《脱口秀大会》第四季落下帷幕,新一届脱口秀大王诞生,他就是被称为脱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
按照很多人预先的估计,作为笑果文化“外来人”的周奇墨,是不太可能拿到冠军的,呼声同样很高的呼兰或者庞博也许是最终人选。然而周奇墨在决赛现场用他超稳的技术,超强的模仿能力,以及营造出来的喜剧的温暖,使得结果的公布几乎变得失去悬念。
本季《脱口秀大会》的决赛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但就今年整季节目来看,关注度其实不如去年,至少没出现杨笠“男人普通却自信”那样的强关注话题,也没有如新人李雪琴带来的强烈惊喜,以及她和王建国的“雪国列车”强CP——如果不算何广智和徐志胜的“门神”组合的话。
但是,不再靠话题出圈赢得观众,恰恰是节目和脱口秀本身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今年节目中的很多表演和现象还是值得被记取。
庞博呼兰不老 “天花板”夺冠
从演员的整体表现来看,节目呈现出一种老将宝刀不老,新人层出不穷的特色。
老将中最为突出的是庞博和呼兰。庞博从第一季《脱口秀大会》一举成为冠军,尽管二三季表现有起伏,但今年不管是文本内容还是表演,状态大有回归。庞博最终成为本季节目的亚军——过去这常常是王建国的名次。要知道,脱口秀节目和线下演出不同,对演员的持续创作能力是巨大考验。
呼兰在第四季节目中不太像此前那样让人惊艳,金句也不像过去那么多,但他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信息量巨大且注重表达,有些话细想都有弦外之音。
周奇墨在脱口秀界算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只是参加《脱口秀大会》经验不丰富。去年第一次参加他被反复淘汰和复活,今年终于凭借优质文本、稳定发挥以及恰当的变通,高票拿到冠军。
新表演 新魅力
再看脱口秀新人,表现最突出的是徐志胜。他从事脱口秀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在节目中却靠“赏饭吃”的长相和有一定水平的文本,在台上一亮相就成为黑马,而后几乎一黑到底。此外,杨波、鸟鸟和邱瑞的表演,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他们并不像徐志胜走得那么远。
不仅是新人数量喜人,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在表演上散发出独有的光芒。
比如杨波的表演节奏和风格就与众不同。他不像呼兰那样总是笑呵呵地面对观众,一上台就满脸严肃,话也没有那么密。他总是穿着深色西装,单手插兜,在台上来回踱步,慢悠悠地说话,两句话之间保持时差,往往一两句话就出一个梗,而且存在大量反转,很多时候抖出来就是爆梗。这种表演风格在西方脱口秀界叫做one-liner,在国内很少有人这样表演,事实证明杨波靠一己之力将这种表演“研制”成功。
女脱口秀演员鸟鸟在台上也像杨波一样话少,但她的状态不像杨波那样稳,始终表现出“怯场”的样子,被称为“社恐式脱口秀”。鸟鸟同样赢得很多人的喜爱,因为她社恐的状态好多人都感同身受,只不过在这里被放大和巧妙处理。而且,北大研究生毕业的背景助力了文本水准,使得她尽管表演上有瑕疵,靠扎实的文本就足够令人叹服。
当然,在表演形式上区别更大的是漫才组合新人,也就是“肉食动物”,和较早被淘汰的“橙色预警”。漫才本来是日本的喜剧表演形式,在《脱口秀大会》第一季李诞和建国曾经尝试,但并不成功,这一次老将建国拉上张博洋也试了试,同样不过关。
肉食动物和橙色预警将漫才进行了中国式改造,使得它更符合国内观众的欣赏习惯,让人们体会到这种既像相声又不像相声的新喜剧表演的魅力。尤其是肉食动物,两人在台上的配合高度默契,而在比脱口秀节奏更快的表演当中,加上高频率的无厘头笑料,可以让观众不用多思考嘻嘻哈哈地看完。
并不算新人的豆豆也以独特的表演方式取胜。相比相声和小品,脱口秀是不太注重表演的,李诞就更看重情绪和表达的输出。豆豆在本季节目中就“放飞”了自我,大大加强了表演成分,甚至在形式上也与一般脱口秀分开,不用手持麦而是戴耳麦上台,目的就是解放双手,让自己的肢体动作更加舒展到位。他表情变化也多种多样,多次采用口技的技巧,让看惯了一般脱口秀的观众感到新奇刺激。
冒犯梗少了 内部梗多了
除了演员和演出风格的差异,今年脱口秀演员们的表演内容也呈现出不少变化。
第三季《脱口秀大会》之所以破圈,与杨笠等人抛出的犀利的社会话题直接相关。但这种表达也是双刃剑,冒犯本来不是脱口秀表演的目的,如果话题尺度过大,就可能出现“为了冒犯而冒犯”,这在今年上半年笑果的另一档节目《吐槽大会》中就能看出端倪。
应该是看到了这种态势,本季《脱口秀大会》亮相之初提出的口号是“还是生活最幽默”,引导演员和观众把注意力放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
因此我们就能看到,今年整季节目涵盖那么多表演,但演员们的“冒犯性”都小了很多。更多的“攻击”不再是对外,而是对着自己来,比如徐志胜对个人容貌的不断调侃,邱瑞对个人住房的夸张描述。
除了自嘲,演员们从今年起开始大讲内部梗,编排同行。在脱口秀演员都不知名的时候,内部梗难有什么效果,如今很多演员成了公众人物,内部梗就能显效。内部梗就像谐音梗一样不高级,创作上有抄近道之嫌,但在这种综艺节目中往往一试就灵。
脱口秀远未定型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热热闹闹落幕了,但隐忧已显,最突出的就是部分老将持续创作的艰难,典型表现就是王建国、杨笠和王勉。
王建国有着十多年的脱口秀从业经验,多次捧得亚军归,但常年持续的输出使得他如今的创作很是吃力,因此才尝试和张博洋一起写作一起表演,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为在去年的节目中表现优异,杨笠和王勉这一年来频繁接广告上节目,然而生活的底子本来就不太厚,这样一来更是创作素材不足,才使得两人今年的表现都起伏很大。
这就是脱口秀的舞台。脱口秀在国内成长为一个“行业”才五六年时间,这种新喜剧形式还远未定型,也没有论资排辈的习气,演员有没有真本领“台上见”就有分晓。有经验的老将只要保持热情不断精进,还能继续前行;新人只要找对方向,就能绽放舞台。这是它的魅力。
(图片来源/《脱口秀大会》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