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出炉 现代产业迎历史机遇
来源:金融投资报 | 2021-10-22 09:09:31

2021年10月20日,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随着《纲要》的落地实施,唱好“双城记”,建设经济圈将成为重庆市27个区 (县),四川省15个市的历史性任务。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在成渝新格局下,现代产业体系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会。

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正当其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从上述定位来看,就需要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的理由如下:

首先,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就需要大力发展经济,而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发展经济岂能没有“血脉”?

第二,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对科技创新给予投入,而且往往是“重量级”的投入,同时也是风险系数较高的投入,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可以预料,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与科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第三,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同样需要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因为金融中心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对金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此外,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需要而且也有条件实现高质量生活,而高质量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如生态文明、绿色环境、投资、支付数字化等。因此,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也需要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纲要》提出的西部金融中心由成渝两地共建。对此,汤继强的理解是,从必要性角度看,无论是重庆还是成都,单方面都无法承担起单独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这副重担。

再从可能性角度看,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以及长期以来在西南地区的中心地位,人民银行在此设立了成都分行。同时,世界500强中的不少金融机构也在成都设立了分支机构甚至区域总部,使成都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与此同时,重庆作为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以及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在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方面突飞猛进,如正在探索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国企业集团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等。

汤继强说,由成渝两地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既可以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又可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使其底气更足,实力更强,更好地立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向西部,服务全国。

错位竞争 高质量发展制造业

《纲要》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这个“命题”,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郭正模认为,“无论重庆还是四川,目前的制造业尚处于低水平、低层次、低效益状态,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十分迫切。”

郭正模建议川渝两地错位发展。“比如,‘三线’建设时期,大量的军工、电子企业在四川布局,使四川省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同时,电子科技大学每年有上万名电子信息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毕业,成都、绵阳可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产业,从集成电路到显示屏,从软件到网络安全等,产业链长,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大。”郭正模称,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四川省第一个年产值超万亿的产业。

“重庆市聚集了众多汽车企业,在汽车制造业方面的底子比较厚实,重庆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郭正模同时认为,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关键在于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而不要盲目扩大规模,乱铺摊子。

《纲要》提出,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完全符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际。对此,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戴宾表示,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27个区(县),四川省的15个市,发展制造业,不只是成都、重庆两个城市地区的事情,还需要上述地区共同发力。

《纲要》要求整合优化重大产业平台。发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旗舰作用,加快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及其他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建设,推动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

对此,戴宾认为,上述被《纲要》点名的产业园区,都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头部园区,具备了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体制机制现代化等优势,理应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制造业的“排头兵”。

高效特色农业或重振雄风

《纲要》提出,支持川渝平坝和浅丘地区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打造国家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优质道地中药材产业带、长江上游柑橘产业带和安岳、潼南柠檬产区。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川菜产业和竹产业基地。发展都市农业,高质量打造成渝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

对此,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的郭正模坦承,原来的四川(包括重庆市)是全国高效特色农业地区之一,但后来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一些产品或项目已经被淘汰出局了,如水稻、小麦已经被河南、安徽所替代。相信随着《纲要》的落地实施,川渝地区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有望重振雄风。

郭正模认为,应该“抓大不放小”。抓大,稳定生猪生产基地,尽管目前生猪市场低迷,但这是“猪周期”的原因,同时,稳定生猪生产基地是民生工程,具有战略意义。不放小,比如,继续发展眉山泡菜、郫县豆瓣等,小商品有大市场。

《纲要》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共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建设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西部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区域性畜禽基因库、畜牧科技城、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

《纲要》提出,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积极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强化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预冷等一体化集配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设一批重点网货生产基地和产地直播基地。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认为,四川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必须突出“现代”特色,这个特色不仅是生产技术方面的,还包括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产品溯源,应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等。(本报记者 杨成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