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新城:联通上海与长三角 率先建成枢纽门户
来源:文汇报 | 2021-09-15 09:58:33

在上海出差时突发疾病的浙江嘉善居民杨女士忘了带医保卡,却凭借医保电子凭证,通过扫一扫二维码,就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顺利就诊。在青浦新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便捷度正越来越高。

9月4日,崧泽高架西延伸工程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施工——跨G15沈海高速的施工全面展开。今年年底,这条高架就将开通,它也将是青浦新城作为联通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的有力见证。

在总面积约15.63平方公里的“产业创新园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一应俱全,青浦新城正沿着G50高速打造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向东与张江科技城联动,向西与长三角沿线城市对接,力争形成一条万亿元级的数字经济发展带。

作为上海着力打造的“五个新城”之一,青浦新城正在全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的门户城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建设齐头并进。

把青浦新城打造成充分体现人居生活品质的幸福城市

上午9点,家住浙江嘉善、来上海出差的杨女士因身体不适来到位于青浦新城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哎呀,忘记带医保卡了!”匆忙中,她发现忘了带医保卡,幸好医院收费服务窗口提醒她,“可以使用已申领的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异地门诊就医”。

于是,她顺利地用医保电子凭证挂了呼吸科的号,随后来到周医生的诊室;诊断完成后,周医生告诉她,不需要再去窗口排队缴费了,只需在诊室桌上“扫一扫”医保电子凭证的二维码,在手机上完成支付,再凭单据直接取药。从挂号、诊疗到取药,整个看病流程十分顺畅,前后只花了十几分钟。

“有了这张二维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居民都可以享受同城待遇了。”周医生告诉记者,此前就常有异地居民出差或旅游时突然发病,到青浦的医院就诊,但由于忘带医保卡,只能先自费看病,等回家后再凭发票到当地办理报销,麻烦得很,“现在好了,只要带上手机,打开医保电子凭证就可以进行医保支付了,还省去了排队缴费的时间”。

这件小事实实在在地反映出青浦新城致力于建成幸福社区新场景,打造一座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盈的幸福城市的努力。

联通上海与长三角,率先建成枢纽门户新格局

作为上海“五个新城”之一的青浦新城,规划面积为91.1平方公里,2025年常住人口预计可达55万人。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上海大都市圈、一体化示范区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交集中,“十四五”时期,青浦新城的总体定位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门户城市、一体化示范区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

而要成为立足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链接上海大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青浦新城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交通网络,强化其作为区域重要交通廊道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青浦新城交通规划以“三线换乘”为核心,在轨道交通方面,2号线西延伸、13号线西延伸、17号线西延伸已于今年6月底开工建设,均按照计划进度推进实施;同时,青浦新城还启动了沪苏嘉城际轨道方案和嘉青松金线的前期研究。在高快速路方面,崧泽高架的西延伸主线工程总体已完成95%,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地面道路计划12月底前基本完工。

而青浦新城内部也建立了“两环多射”的骨干路网,方便新城内居民出行,具体包括:青浦大道(三分荡—沪青平公路)新建工程已于6月底取得初设批复,正在进行施工招标,计划9月底开工;G318(嘉松中路—漕盈路)专项规划于6月底上报,组织工可报告编制;G318出省段于6月底完成货运外移方案论证;华青南路(崧泽大道—公园路)改建工程已于6月底完工;漕盈路南延伸已开工;汇金路(盈港东路—北青公路)改建工程正在开展高架占地协调。

“产业创新园区”将为实体经济转型提质

“产业创新园区”也是青浦新城打造的重点项目之一,由生命科学园、氢能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数字信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5个特色产业组团。其中,国内首个正式运营服务的北斗产业园区落地后,北斗西虹桥产业基地已集聚百余家北斗导航与定位应用强关联企业,以北斗应用为基础的百亿元级产业集群正在凝聚强大动力。

据悉,“产业创新园区”将突出外青松产城融合发展轴和崧泽大道城市门户景观轴的引领作用,同时对接虹桥,推进产业园区的提档升级与融合发展,作为集中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应用技术孵化转化的基地,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向两端延伸、提高附加值,打造实体经济转型提质的先行示范,争取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创新园区”以提升青浦产业发展能级为核心导向,聚焦实体经济,强化科技赋能,积极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导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氢能等数字化硬核产业,着力布局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推动青浦工业园区整体转型发展与提质增效,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时,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发展理念,提升园区设施配套与服务能级,积极配套人才公寓,并结合公共开放空间,按“10分钟交通圈”布局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符合国际水准的投资环境,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目前,“产业创新园区”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正在开展产业基地内产业用地的研究梳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