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猪价跌至10元/千克,令国内养猪行业进入深度亏损阶段之时,A股多家上市猪企于10月14日发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就连“猪茅”牧原股份也呈近三年来首次季度亏损。
行业老大牧原股份表示,由于猪肉价格不断下滑,预计第三季度亏损5亿至1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102亿元下降104.9%–109.8%,这是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首个季度亏损。
公司称,报告期内的生猪出栏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年前三季度生猪价格同比明显下降,导致2021年前三季度的经营业绩同比明显下降。不过,凭借上半年的盈利,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85亿至90亿元,同比下降57.12%-59.5%。
新希望则延续第二季度的亏损状态,预计第三季度亏损25.8亿至29.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19.2亿元下降234.32%-255.15%;预计前三季度亏损59.95亿至63.9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50.8亿元下降217.91%-225.77%。但三季度环比亏损或将收窄,二季度曾亏损35.52亿元。
公司称,与去年同期相比,报告期内生猪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生猪养殖成本上升,导致猪产业亏损是本期经营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而禽产业由于行情持续低迷出现亏损,也是本期业绩亏损的原因之一。公司对目前存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做了减值测试,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正邦科技也延续二季度的亏损状态,预计三季度亏损55.2亿至65.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盈利30.16亿元下降283.04%-316.20%;前三季度预亏69.5亿至79.5亿元,同比下降227.92%-246.33%。因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和实际业务情况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共计约12.22亿元。同时,三季度亏损较二季度的净亏16.42亿元也显著扩大。
此外:
天邦股份三季度预亏20.5亿至22.5亿元,前三季度归母净利预亏27亿至29亿元,也根据市场价格对截至9月30日的存货进行了减值测试,计提了减值准备。
罗牛山三季度预亏1.5亿至1.6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155万元;9月销售生猪3.83万头,销售收入4840.68万元,环比变动分别为32.33%、-15.15%,同比变动分别为169.64%、-20.25%。
金新农三季度预亏3.1亿至3.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4亿元,预计前三季度净亏2.7亿至3.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3.25亿元。公告称,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生猪销量62.35万头,同比增长86.84%,但国内生猪产能超预期恢复,生猪销售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下降。
在其他企业消息层面:
温氏股份周三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每天都会有商品肉猪出栏,并按照市场行情等因素安排好出栏节奏。公司直接批发产品销售给客户,由客户分销至全国各地市场,价格随行就市。
唐人神在接待调研时表示,猪价预测难度较大。生猪行业步入整体性亏损已有近5个月,本轮猪周期由于饲料成本、防疫成本的提升,行业养殖综合成本大幅提升,导致行业的亏损幅度大幅高于前几次猪周期底部。目前,公司需要做的是练好内功,降本增效。
10月14日的最新数据显示,生猪期货主力合约跌超5%,现报14685元/吨。国家统计局称,10月上旬37种产品价格上涨,但生猪价格环比降5.4%,同时9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46.9%,降幅扩大2.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1%。
有分析指出,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对CPI的拖累影响明显。预计2022年一季度前,猪肉价格同比变化会维持在-50%至-60%的较低水平,在这个时间段,猪肉价格的弱势会持续拖累CPI的走势。
华尔街见闻在《猪周期底部有多长》的复盘文章中提到,在生猪的生长期、价格主导养殖户决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历史上猪周期一般为3-4年。随着养殖散户产能的加快退出,猪周期时间跨度可能进一步拉长,而疫情相伴猪价,也会放大周期波幅。
另据上海证券报总结,近期猪肉股反弹是本年度第四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等政策“托底”的效应显现,但行业去产能还没有走完、尚未达到真正的周期拐点:
广发证券表示,9月末猪价接近历史最低点,行业进入深度亏损区间。预计三季度将是大部分养殖企业盈利压力最大的季度,四季度以后养殖企业亏损情况有望收敛。根据历史经验,在没有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催化下,“持续深度亏损”是行业产能去化的必要条件,往往难以一蹴而就。
太平洋证券认为,7月至8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结束了连续21个月的增长。预计猪价周期性底部将在2022年二季度出现,之后将向均值回归。华安证券判断称,预计明年上半年猪价将创新低,下半年猪价有望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