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背景下的公益理念有哪些创新?迈向“数字文明”的征途中,我们如何利用好5G、人工智能(AI)、数据及算法等技术来回应数字减贫、共同富裕这样的时代命题?
在27日举行的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分论坛中,“互联网公益慈善与数字减贫”无疑是最热的一场,聚焦“数字普惠、共享红利”主题,与会嘉宾认为,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和创新发展,为推动公益慈善发展创造新模式、新平台,为精准扶贫、改善民生提供新路径,也为解答好共同富裕这一时代命题带来新动能。
每个人都能成为公益的倡导者、参与者和见证者
前不久的河南暴雨灾情中,一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腾讯文档火了。7月20日20时57分,网名“Manto”的用户建立了这份文档,而后网上便开始了一场“爱的接力”——这份文档在求救人员、救助者和热心群众的手里流转,最高峰时出现200多人同时在线编辑的情形。腾讯公司副总裁杨健在发言时特别提到这场民间自发的救援行动,它在24小时内吸引了250多万次的访问量,见证了互联网的力量。回顾这场快速救援,参与者彼此并不相识,是一个个孤立的节点,而网络则发挥着数字平台的连接功能,在帮助救援人员与受灾民众的信息对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公益力量是微弱的,但通过互联网的链接,就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科技向善的力量。现场,一组组互联网公益慈善的数据,展示了这种“众人拾柴”的力量:在刚刚过去的腾讯99公益日,小红花互动人次超过1.25亿,加上腾讯的配资,募捐金额为41.69亿元;2016年,微公益成为民政部首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之一,目前已有超过4000万网友通过微公益持续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2.5万项目累计捐助超过6亿元;水滴筹上线5年多,累计为210多万个贫困家庭筹集到428亿元医疗费,善款来自3.72亿个独立的捐款人和13多亿次独立捐款……
水滴筹总经理胡尧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210多万的大病患者中,35%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这其中,接近70%的筹款患者家庭年收入不超过3万元。在胡尧看来,传统公益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诉求难以打破地域隔阂被更多人知道,而移动互联网的科技加持,有助于公益信息透明、流程透明。
新浪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认为,十年来,中国公益模式已发生很大改变,移动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公益的倡导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愈发凸显出互联网公益的价值,也能更好倡导和传播人人公益、人人参与的全民互动理念。
让互联网成为致富网、幸福网、圆梦网
我国已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打通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地域屏障,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发挥数字减贫的带动作用,完善贫困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先决条件。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加快网络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创新引领,推动普惠发展,将互联网创新基因与公益慈善的爱心基因有机结合,“让互联网成为致富网、幸福网、圆梦网”。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38.6%,而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9万亿元,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已达百分之百。
发挥数字减贫的作用,在于提升数字包容性,为中小企业、妇女、青年等单位和群体提供更多脱贫致富机会。在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力军看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电子商务、视频直播等新的交易方式和模式将快速发展,只有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升级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易平台和交易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数字脱贫的内生动力。
(本报浙江乌镇9月2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