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预售93天,易烊千玺的个人实体专辑《刘艳芬》公布发货时间,首批将于8月20日前后发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发货批次已排至第八批,而发货顺序的排序标准则是以下单的先后顺序,以秒为单位计算。庞大的待发货队伍意味着可观的销售数字,音乐平台显示,《刘艳芬》售价198元,另需支付15元左右的邮费,截至目前,为平台实体专辑年度销量季军。自流媒体成为当下最流行的音乐收听、消费渠道,音乐介质改变的同时,实体专辑的价值逐渐转化为怀旧情怀与粉丝的情感寄托,甚至成为偶像周边搭售的一环。
谁在买 谁在卖
首张个人实体专辑、约2.8-3.2kg的专辑和外包装、全新的曲风……多重噱头之下,《刘艳芬》自5月15日预售开启,便频繁出现在易烊千玺的关联话题内。8月16日,该专辑公布发货时间,发货先后顺序以秒为单位划分出8个批次,再度引发讨论。
(资料图)
发货等待队伍的庞大,从侧面体现了可观的销售数字。音乐平台显示,截至目前,售价198元的《刘艳芬》排在平台实体专辑畅销榜年度销量第三位。
曾几何时,以CD、磁带、黑胶唱片形式发布的实体专辑,是广播之外聆听音乐的唯一媒介,随着流媒体的发展,实体专辑逐渐因收听的高成本等因素被数字音乐抢夺了市场。
“实体专辑是偶像‘有作品还有流量’的象征,是一种更高级、性价比更高的明星周边,而且实体专辑购买不限量,为了好看的销量数字,很多粉丝还会一次买几十张。”粉丝黄虹如是说。
当实体专辑被关联上明星周边的属性,专辑销量榜单也逐渐成为以偶像身份出道的艺人的必争之地。音乐平台显示,总销量榜单前十位中,7席由TFBOYS、时代少年团、黄明昊、鞠婧祎等偶像或偶像组合占据。
各大音乐平台逐渐成为实体专辑购买的主要渠道,此外,偶像经纪公司也开始布局自营平台。如偶像鞠婧祎所属的丝芭传媒,通过官方商场贩售旗下偶像的实体专辑、写真等周边。
专辑CD成次要品
与偶像产业的高度关联性,让实体专辑的玩法在粉丝经济的加持下产生了新的变化。
纵观音乐平台,包括《刘艳芬》在内几乎所有的实体专辑在开启预售的同时,专辑内音乐已通过平台发布,如充值平台会员即可收听的偶像组合时代少年团的《乌托邦少年》,实体、数字专辑同步开售的歌手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偶像黄明昊的《VR》等。
为聆听所需付出的成本减少的同时,实体专辑的分量也产生了明显变化。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曾经的实体专辑通常仅包含CD、歌词本、海报,而如今则往往含有明星周边、写真集和印有艺人照片的小卡(由照片印制的卡片,部分含签名)。例如偶像刘雨昕的实体专辑《XANADU》,普通版售价233元,黑胶版899元,专辑内包含刺绣包、刺绣DIY体验包、上百张拍摄花絮写真册等。
“一次买几百张专辑,就为了一张小卡和专辑限定的写真集。专辑里的歌早在线上听过了,拆完专辑之后,多余的CD要么1折卖出去回本,要么直接送朋友。”追星多年的木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小卡是免费赠送的赠品,但是经纪公司和二级市场头部玩家炒作的稀缺性,让粉丝不惜大量下单“抽卡”,幸运的人拿到稀有小卡卖出一张就回本,甚至能高溢价转手,大部分粉丝则仅仅成了专辑销售额里的一串数字。
满足聆听需求的音乐价值被削弱,填补情感需求的情绪价值被放大,作为音乐载体的CD成了整份实体专辑中最廉价的部分。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二级市场中,实体专辑附送的小卡一度卖出上万元的天价,部分小卡甚至有市无价。而小卡之外的其他部分,二级市场售价低于1折。L偶像130元的专辑,拆走小卡后售价仅5元;B偶像组合139元专辑,无小卡版30元包邮。
蓝海市场的新机遇
盲盒式的消费模式和收集游戏般的玩法,让实体专辑销量不断攀升,也让这一受到流媒体影响的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字音乐、流媒体挤压市场,实体专辑近年来处境并不好过。国际唱片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尽管CD和黑胶唱片的收入达到46亿美元,实现了增长,但流媒体在整个音乐市场的份额已达67%,占据主导地位。
据此前报道,2017年加拿大最大的音像制品零售商HMV加拿大陷入破产管理,索尼音乐在2018年关闭了内地的实体发行业务。与此同时,曾经的音像店则逐渐退场,2018年北京仅存20余家音像店。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如今的书店音像区往往以收藏价值较高的专辑为主,少有新发布的实体专辑在售。
线上销售真金白银的成绩,也让线下音像店发现了流量密码,围绕明星周边玩起“抽卡”游戏。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音像店内设有“扭蛋机”,店内消费达到一定额度,即可获得抽卡机会,有概率获得小卡等周边。另有店铺写有“本店购买专辑,数额计入销量总榜”字样,以此吸引粉丝线下消费。
投资分析师高嘉指出,数字音乐仍是音乐行业的收入支柱,实体专辑则逐渐由实用价值转为满足消费者的收藏、情绪价值。销售数字的增长,对于业内的发展短期内是积极的。但通过粉丝力量获得回温后,需要警惕粉丝经济带来的销售额泡沫,创作者要不断提升专辑本身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推动良性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韩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