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上半年营收逾千亿元 这个“全市第一”怎么来?
来源:文汇报 | 2021-10-18 10:20:29

原创游戏《原神》,近期入选2021-2022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13种语言版本,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或地区同步发行,在40多个国家或地区畅销榜排名第一——它,来自上海科技型文创企业“米哈游”。

10年时间,扎根于徐汇区的米哈游从3个人的大学生孵化项目,成长为拥有3500多名员工的“上海百强企业”,更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上海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一派生机。

人才、资源集聚,文化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其带来了理念和资源的加速交融“破圈”。

以徐汇区为例,今年上半年,规模及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95.84亿元,蝉联全市各区第一,占全市比重21.91%,同比增幅32%。

“第一”背后的数据似乎更有意义——今年徐汇区通过市、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各类项目70个,扶持金额1945.3万元,撬动社会投资逾5.6亿元。

千万元级扶持投入,将持续实现千亿元级大产出。

多点发力,挖掘新业态新潜力

徐汇区历史文脉深厚,各类文化资源集聚:305处文物保护单位,253幢优秀历史建筑,86处名人旧居,42个非遗项目……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着这方土地。

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伍彦心透露了更深层密码:利用好城区深厚文脉,放大城区文化特质,才能持续滋养文化产业,使其不断壮大跃升。

从区级财政资金扶持、税收减免、腾笼换鸟等方面发力……徐汇区拥有市级文创园区15个、示范楼宇4个、示范空间5个,总量居全市第一,共有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300余家,聚焦内容创新,推动创意产业集聚,新业态、新潜力被不断挖掘,根深而叶茂,百花齐放。

土生土长的新兴文化业态比比皆是:红色文化沉浸式研学体验场馆,丰富红色文化表达;不追求“畅销书”的群岛书店,成为最专业的建筑书店;潮酷公园落点于商圈,融合露台说唱、主题派对、艺术展览等诸多元素……

结合城市更新,注入时代活力

有“新”的惊喜,就有“老”的重生。

今年夏天,一支“武康大楼雪糕”火出圈了。细数还有:旅行手账、印章、手工模型、挂耳咖啡……品类在不断拓展,建筑纯粹的物理空间被打破,有了更生动的表情。“将历史文化与物件串联起来,‘建筑’成为了一份知识、一份礼物。让驻足的人们,能进一步留下来、走进来,阅读建筑、感悟城市。”

其背后的这支文创团队还推出了以《上海三部曲》为主题的城市行游线路,设计制作了专属的导览地图和收藏票,以独特的文学视角阅读上海。

将文化产业作为城市更新的推手。黑石公寓历经近两年的升级改造,推出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主题街区,定位为“生活中的音乐家”。一边守护:抱以尊重保护的态度,最大程度修旧如故,还原建筑本体魅力;一边焕新:将原本封闭的场地打开,与周边人文环境形成串联互动,注入时代活力。

构筑全要素生态圈,跨界融通成常态

再过不久,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即将开启。

这成为徐汇区抓住产业发展窗口期的好机会,促成线下线上国际级展览展销齐发生。一套集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为一体的“全要素”艺术品产业生态圈,也让科技与艺术碰撞出火花。

眼下,以“艺术(Art)与人工智能(AI)‘双A’融合之地”为定位的西岸,由工业遗存改造而来的城市新地标,丰富了多元的文化生态,探索出文化与科技、与商业、与生活互动的更多可能。譬如上海可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动跨界融通“艺术”与“科技”,用户覆盖全国,甚至延伸至东南亚。

“十四五”时期,徐汇区将继续以艺术传媒产业为引领,以数字化提升、文化提质为契机,做深做强艺术品交易、现代传媒、数字文娱等优势特色领域,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创新驱动、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打造成新时代“海派之源”文化新标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