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三季报收官,机构投资者三季度末持仓情况也悉数展现在投资者眼前。作为资本市场上的“私募大佬”,林园掌管的基金持仓也是投资人极度关心的,因其操盘特点和持仓的分散,在上市公司三季报中,其身影仅在粮油龙头金龙鱼和自动化电源细分龙头奥特迅股东名单中出现。
对比二季度末的持仓,林园所持奥特迅的股数没有新变化,而金龙鱼的持仓则有新变化。在金龙鱼三季度末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林园旗下产品由上季末的3只增至本季度末的4只,其中,林园投资130号私募是新进品种,持仓规模达90.92万股。
林园又一只产品现身金龙鱼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自去年三季度登陆资本市场以来,金龙鱼就获得了“私募大佬”林园的青睐。翻看上市公司往期财报,2020年四季度时,林园投资旗下的12号私募基金和158号私募基金分别新进成为公司的第七大和第八大流通股股东,合计持股252.23万股。
今年一季度末,林园投资158号私募基金增持了2.65万股,而林园投资12号私募基金则“退出”了金龙鱼前十流通股东名单,取而代之的是,林园投资166号和24号私募基金新进成为金龙鱼的第五和第十大流通股东,三只产品合计持股达345.97万股。
二季度期间,林园对金龙鱼再度加仓,持仓产品依然是林园投资166号、158号、24号三只产品,合计增持了10万股,总持股数升至355.97万股。
最新公布的三季报显示,金龙鱼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林园管理的产品又进一步增至4只,林园投资130号私募以90.92万股的持仓新进成为了公司的第九大流通股东,不过若考虑到2020年底、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末进入金龙鱼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最低门槛分别为107.73万股、94.96万股、99.82万股的现实,林园投资130号产品最新持仓还不及金龙鱼前几期十大流通股东最后一名的持仓,因此从数量上还很难判断林园投资130号产品是新买入的,还是原本就持有的。当然,也不排除是林园借金龙鱼持续下跌而有逆势加仓的可能性。
在2021年的《红周刊投资峰会》上,林园曾明确给出了投资金龙鱼的逻辑即“投嘴巴”。他认为,过去一百年能够长寿的企业都是靠“嘴巴”来的,这样的企业账目很容易算清楚。
图1:金龙鱼2020年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图2:金龙鱼2021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图3:金龙鱼2021二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图4:金龙鱼2021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虽然金龙鱼长期贵为“私募大佬”林园的“心头好”,且也被市场公认为“油茅”,但金龙鱼今年以来的走势却较为羸弱。今年1月9日,公司股价曾一度触及145.51元/股,当时的巅峰总市值为7889.55亿元,而以最新的11月1日60.3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其目前的总市值已降至3269.22亿元,缩水幅度高达58.56%。
提价难抵原材料上涨
公司长期增收不增利
机构资金纷纷减持,除了受公司股价回撤的影响,业绩表现不够优秀应该也是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金龙鱼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明显,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实现1627.25亿元,同比增长16.24%;净利润实现36.81亿元,同比下滑27.68%。
若进一步统计单季营收和业绩表现,可以看到,金龙鱼三季度单季的595亿元的营业收入虽然同比增长了12.21%,但7.1亿元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65.86%,这一净利润下滑幅度明显超预期。
实际上,这已不是金龙鱼首次出现业绩不佳的情况了,观察上市以来公司4个单季净利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只有今年一季度因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数偏低而实现了增长,其余3个季度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
虽然公司今年以来对产品也进行了相应提价,但由于有严格的管控要求,其提价的幅度并不能覆盖原材料上涨的幅度,进而导致公司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另外,厨房食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低毛利率的餐饮渠道产品销量占比提升也影响了公司利润的增长。
附表:金龙鱼各季度业绩增长情况
多头并进创造全新成长空间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身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之一,金龙鱼目前已建立了覆盖高端、中端、大众的全方位综合品牌矩阵。近年来,公司陆续推出“零反式脂肪”系列食用油、“金龙鱼”稻米油、“欧丽薇兰”橄榄油;米面领域的高端品牌“乳玉皇妃”、“稻谷鲜生”系列等产品,使得中高端渗透率不断提升。
除深耕米面油等传统强势领域外,金龙鱼在调味品领域也是持续发力,并购“梁汾”品牌山西陈醋,与台湾百年老字号“丸庄”合作生产黑豆酱油等。年中,公司又增资了广味源食品有限公司,产能持续扩张。
此外,金龙鱼正在大力建设中央厨房。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依赖外卖,带给中央厨房产品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安信证券推算,当下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为2100亿元,到2025年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增长至6000亿元。目前,金龙鱼已新设8家“丰厨”公司,并在杭州、重庆、廊坊、西安等地筹建中央厨房项目,预计杭州项目有望年底建成,产品范围可能会涵盖营养餐、便当以及其他特定的成品及半成品餐食类产品。而这无疑都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提供全新的动力。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