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台湾街坐落于石景山区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园西南方,街长500米、占地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四年前在石景山台湾街吃台湾小吃、买台湾特色商品还是一件容易事儿,现在的台湾街只有邓丽君的大幅画像还能让人感觉到一点台湾的味道。
租金参考
台湾街全长500多米,分为不同区域,位置不同,租金也高低不同。街中心店铺位置大约为8元/天/平方米,最低的为地下室,2元/天/平方米,店铺面积在100多平方米以上,多是大店,其中美食广场档位有不同的价格。
发展沿革
2010年5月
2011年4月2011年6月2011-2014年2015年中旬
台湾街开始运营,初期规划为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台湾主题文化街。
2011年4月
台湾街被评为“北京市特色商业街”。
2011年6月
地下一层30多家商铺因经营环境、租金、补偿费等问题与市场经营方产生纠纷。
2011-2014年
宝岛夜市及其他台湾商户基本全部撤离。
2015年中旬
原宝岛夜市被改造成美食广场,正在招商中。
2015年12月
原来的台湾街百大馆改造升级为“印象台湾”主题展馆。
亮点&痛点
亮点
历史文化丰厚
项目
台湾街是北京首个以台湾文化为主题的商业街,被定位为“海峡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实体平台”,得到国台办的支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为项目亲笔题写街名。在运营之前就名声远扬,不管是在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中,都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交通便利
交通方便,位于北京国际雕塑公园西南侧,地铁八宝山站东南出口向南步行200米左右,而且是规划内的北京CRD(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核心位置。
痛点
商户大规模流失
台湾街起初设动感台湾街区、韵味台湾街区、人文台湾街区等,地下是宝岛风情夜市,以台湾小吃、民间艺术表演和特色购物为主,还有反映台湾百年来历史的雾峰林家五桂楼以及荟萃台湾特色商品的百大特产馆。而现在台湾商户流失殆尽,特色丧失,客流量逐年降低。
业态平衡被打破
80%以上的商户是餐饮,新招商的餐饮多是干锅、烤串、火锅等,不仅抹去了台湾特色,还打乱了原设计的各种业态之间的平衡。因为周边有大型社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教育机构开始入驻台湾街。
后续运营不足
运营方北京国新文化公司在商户流失之初行动缓慢,并没有在后续的运营及宣传上努力恢复台湾特色、为商户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导致如今沦落为既没有服务于周边社区又没有满足游客需求且毫无特色的一条商业街。
发展策略
以文化体验切入
与前门大街的台湾商业街定位重合,且不敌后者客流量,后期发展可以靠近石景山CRD的定位规划,以文化体验类项目为主。确立一个过渡期,重新进行招商。
明确各方定位
在运营层面,北京台湾街转型涉及政府、投资方、经营管理方等多个方面,应明确各方角色定位,除政府规划与指导外,明确产权性质和责任,发挥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