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同质化挑战,健康保险正在逐渐开辟新赛道。而随着疫情后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商业健康险市场被认为依然可期。对于消费者而言,配置健康保险有哪些问题需要留意?是否可能存在相关风险?
健康管理需求增加
近年来,健康保险频频迎来政策利好。就在近日,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支持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补充作用,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
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疫情后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商业健康险,尤其是中端百万医疗险市场可期。根据《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需求管理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后高净值人群对健康管理需求大幅增加,其中对医疗险/疾病险的需求增加最多(81%)。根据《2021大中城市中产阶级人群养老风险蓝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预期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表现出较高的忧患意识,但有效行动不足,受访者中有53.2%未购买任何补充性医疗保险,仅有7.4%的人购买了重大疾病险。
“预计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有效行动将不断增加,商业健康险购买量将提升。”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指出。
尽管受多重因素影响,去年健康保险市场整体增速放缓,但互联网健康保险依然领跑。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中,健康保险取代年金保险成为第二大险种,占比为18.9%,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从保费规模来看,健康保险实现规模保费55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费用报销型医疗保险累计实现规模保费347.8亿元,同比增长51.8%,占互联网健康保险总规模保费的63.1%;重大疾病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20.7亿元,同比增长38%,占比为21.9%。
“去年重疾险重定义以来,由于重疾产品需求的提前释放,3月以来销售较为乏力,同时市场上重疾产品的保障范围、赔付次数和赔付比例等都差别不大,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王一峰认为,增加特色服务将成为重疾险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值得留意的是,面对同质化挑战,健康保险正在逐渐开辟新赛道。目前,多家保险机构正在加快转型步伐,陆续上线面向“非标体”人群的保险产品,或推出“亚健康人群特供”保险计划。
消费者避免盲目投保
目前互联网健康险中,给付型的消费型重大疾病保险及“百万医疗险”等报销型高保额医疗保险是较受市场欢迎的主力险种。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配置健康保险有哪些问题需要留意?
首先,从保险期限来看,短期健康保险的特点是期限短,年轻的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价格会比较便宜,但短期健康险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消费者因健康状况变化导致医疗费用风险增加,再次购买产品的价格会升高,同时也会面临产品停售,无法再次购买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健康保险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价格,还要关注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和保障水平。
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健康保险产品时应认真阅读产品条款,并重点关注产品的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免赔额、赔付比例、等待期、退保约定、保费交纳方式、投保年龄与保费高低具有关联性等情况,结合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做出理性选择。
一般来说,年度保费支出在家庭年收入的5%-15%之间为宜,避免购买保险产品后,因保险期限未满急需用钱或长期支付保费能力不足导致退保或保障中断带来的损失。具体选择方面,以重疾险为例,在合理的预算下,消费者应先确保足够的保障额度,一般建议重疾保障额度30万元起,50万元为优。然后权衡时间长短和保障范围高低的关系,根据风险偏好不同进行选择。
需要留意的是,对于费用补偿型的健康保险产品来讲,其责任遵循损失补偿原则,发生的医疗费用不能重复理赔,建议消费者购买此类产品时重点关注保险条款相关情况,不建议重复购买此类产品。此外,消费者要如实完整告知健康状况,避免因健康状况告知不准确影响后续理赔等保险合同效力。
除商业健康险外,目前,对于中老年群体、带病或非标群体,惠民保也可以作为保障选择。“惠民保产品具备定价低、门槛低、性价比高的特征,类似于简版的百万医疗产品。”国盛证券报告指出,通常产品无年龄限制、无职业限制,无需健康告知,对于既往症大部分作为除外,大多数地区产品价格在100元以内,同时在医保外住院、医保内住院、门诊、特定高额药品保障及增值服务方面,各地有所差异。
国盛证券报告认为,个人投保角度而言,标体优先建议百万医疗,非标体、高龄群体选择惠民保。百万医疗保障较惠民保产品保障更为全面,理赔门槛更低,且长期百万医疗含保证续保条款,目前不少公司推出20年保证续保产品,长期续保有保障,更适合大众群体投保。惠民保对投保人群限制门槛低且保费较低,适合职业、年龄、身体状况及既往病史不满足百万医疗的人群。(本报记者 吉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