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一补总关情 城市应当留住这一抹烟火气
来源:每日商报 | 2022-05-13 10:10:25

“小修小补”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刚需

C 时代痛点,双方都有难念的经

小修小补摊位的存在与不少老小区的有车业主产生矛盾。在九莲小区,就有业主表示修车摊挡住了车道,导致车辆通行困难的情况,最终在业主的要求下,这个修车摊不得不转移到其他地方。

而在转塘直街修鞋的柳师傅则遇到了另一个难题——城市发展引发的人流变化。“我在这里也有四十年了吧,真的是年纪大了啊。”今年已经58岁的修鞋摊摊主柳师傅,守着他那一方小小的门面,一守就是四十年,看到了杭州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转塘直街的繁华与落寞。“以前这附近有个车站,人流量比较大,上班的人早上把鞋拿来修,下午下班了再来拿回去,生意还是比较好的。后来城市发展规划取消了这个车站,现在转塘这边有了新的开发规划,人流量被分散,这条老街远远不如以前那么热闹了。现在的收入也就很微薄了。”

年少的柳师傅听从家里人的建议去学习了修鞋的手艺,早早就开始外出谋生,在这一行一做就是四十年。“现在年纪大了,也转不了行,等到我做不动了,就准备回老家养老咯。”柳师傅笑笑说,“也就我们那个年代,现在哪还有人学这门手艺啊,这个行业都快被淘汰了。”

除了收入日渐微薄之外,在疫情影响下,小修小补手艺人进入社区服务也变得困难起来,新社区找不到小修小补的手艺人,不少居民就往老社区找。家住西湖区的葛阿姨每每有需要修补的物件,在新家周边找不到修补的点,只能往老家跑。“老家那边有老师傅骑着三轮车定期上门来服务的,手艺也好,附近居民一看到他的三轮车就知道他来了,有需要修补的就拿过去找他。”

转塘的一个小市场内,藏着一家小小的裁缝店,做了三十多年裁缝的苏阿姨正戴着老花镜,脚下踩着缝纫机,手上忙碌着给顾客送来的毛毯缝边。苏阿姨的小店大约十平方米,“平时来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主要是换拉链、修改衣服长短这些。”苏阿姨说,而这些修修改改赚的钱有时还不够房租。

D留出空间,让烟火气更旺

小小修补摊位的逐渐凋零也引起了各部门的关注。去年8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支持维修点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业态进入社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杭州不少地方都采取措施,为小修小补留出了空间,也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沙地路上,望江街道为修车摊老板找到了一间小小的沿街摊位,延续了二十多年的街坊情谊得以继续传唱。在望江家园,裁衣店老板在社区的帮助下进到小区的配套商用房内,为业主提供优惠的裁剪服务。在商教苑,配钥匙的方师傅在社区的帮助下将小小的店铺开进了社区。“小区的业主配钥匙、开锁都会找我,5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不少新小区也关注到居民的需求,转塘中海物业的工作人员介绍,物业会定期邀请小修小补手艺人进入小区为居民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修鞋、修伞、修拉链、修车等,所有的费用都由物业承担,每次我们组织便民活动,居民们都很积极参与,大家都收拾出要修理的东西排队等师傅修,有的居民这次没赶上,早早地就来打听下一次活动时间。活动反响很好的。”

而在杭州市层面,小修小补行业也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如今在“浙里办”平台搜索“贴心城管”即可搜索到附近的小修小补服务点,这当中不仅有修车、修鞋、缝补、修伞等信息,还有配钥匙、修钟表、磨剪刀、修锅具、修小家电及综合服务,总计达到十类便民服务项目。据了解,“贴心城管”功能是杭州市城管局于2014年推出的集便民服务、市民互动、政策宣传三大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与互动平台,先后推出有23个网上办事模块,实现了城管事项“掌上办”,也成为了市民了解城市管理最新动态的重要途径。运行至2021年,累计响应市民服务请求1.55余亿次,受理市民上报信息18万件,注册用户达150余万。

■记者手记

一修一补总关情

“磨剪子”“戗菜刀”的叫喊声已经渐渐淡去,但人们对小修小补的需求却依然迫切,关乎民生的小修小补是城市的一道烟火气,也是生活中的一味调味料。

“小修小补”在现实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依然被人需要。看似微末利润的小修小补在城市发展不断提速的态势下,却服务着庞大的中老年群体,这是百姓生活中离不开的烟火,也是普通市民的刚需。

商务部等12部门于2021年8月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内,建设可以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包括的不仅是购物休闲、文化旅游,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

城市的发展如同一列奔驰的列车,迅猛向前,小修小补则像润滑剂,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便利,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相处。一座城市要有温度,一修一补总关情,城市应当留住这一抹烟火气。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