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新品时,我在咖啡中加入了从日本订购的甜豆花,咖啡又和胡辣汤颜色相似,就突然有了这杯‘胡辣汤两掺’咖啡的灵感。”郑州姑娘杨琳2021年回到郑州,带着自己的咖啡店梦想开始创业。
在郑州市经八路的法国梧桐树下,杨琳一人经营着仅有12平方米的小众咖啡馆。在她的菜单上,“胡辣汤两掺”“腌臜”等地道的特调最吸引郑州咖啡爱好者打卡,同时也被许多人质疑,但是她说,“我就是个‘老郑州’,开店就要在郑州独一无二,尝过我的‘两掺’才有资格评判。”
95后“老郑州”女孩一人经营咖啡店
虽然自己要求早晨10点营业,但上午9点50分还在地铁上的杨琳已经接到客人的订单,“早高峰客人点冰美式的特别多,打工人的早上没有冰咖啡真的醒不过来。”杨琳赶到店里开张已过10点,预热机器、启动店里的灯光和设备,看似烦琐的事被她做得井井有条,“早上点单的都是熟客,愿意等我。”
平常,杨琳自己一个人打理着这家店,“我妈早高峰有时帮我一下,不然前边一二十杯排单,她怕顾客等得急,不过我不想家里人费心,更愿意自己来。”
和其他咖啡馆不同,本应该最热闹的周日,杨琳选择给自己放假,店休一日,“自己打理店,即便是回家也是在做第二天需要用的材料、设计新菜单、补货或是研制新品,一周里周日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
自创“胡辣汤两掺”咖啡被diss
“胡辣汤两掺”咖啡一经宣传,不少人都较为诧异:胡辣汤咖啡得是什么味道啊?那还能喝吗?是炒作吧?也有抱着好奇想来店里一探究竟的。总之,“胡辣汤两掺”咖啡连带着杨琳的咖啡店,确实走到了郑州咖啡圈的风暴中心。
“虽然不少人diss(怼)我,刚开始的时候给我造成了困扰,那个星期我甚至不想点开手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不了解的事物做出反面评价,但很快我就想通了,他们没喝过我的‘两掺’,没资格评判我。”杨琳讲述道,心情不好时,手里咖啡的味道似乎也受到影响,那几天的生意都不似往常忙碌。
杨琳说:“其实,‘胡辣汤两掺’只是我对这款咖啡赋予的概念,研制时我加入了日本订购的甜豆花,放进去那一刻我发现咖啡和我从小喝到大的胡辣汤颜色太像了,加了豆腐可不就是两掺了嘛!这才有了灵感,为了丰富口味,我还加入了玫瑰酱、牛肉粒、胡椒。”
店铺从梦想的80平方米妥协到12平方米最骄傲的是每天都在盈利
“2021年初我回到郑州,是梦想开一家80平方米左右的新中式咖啡馆,我的预算只有前三年自己攒下的20万元。”杨琳说。
光是选址就跑遍了郑州各个街道,“我本想开在老城区,这样更有郑州文化特色,但是老城区很少有这么大的铺面,位置也不理想,之后考察了商圈周围,却被房租劝退,因为咖啡店设备耗资大,房租的预算减了又减。”杨琳回忆,直到她走到经八路梧桐树下这间12平方米的门店,她想:应该就是这儿了。
之所以有开家自己的咖啡店的想法,是杨琳在长沙接触咖啡时冒出来的,“刚接触咖啡,我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安逸的地方,后来,我喝到了人生第一杯Dirty(脏咖啡),那时我就决定,我的咖啡馆一定要有一杯咖啡叫‘腌臜’。”
对于杨琳来说,最骄傲的事情是开店至今每天都没有亏损,“我现在房租低成本低,每天卖20杯就不亏本,就算是2021年至今的几轮疫情下无法堂食那段时期,我的店也是正收益。”
咖啡行业与郑州文化如何“两掺”?
2020年至今,郑州街头巷尾陆续开了多家小众咖啡馆,更有业内人士称,在郑州如果哪条街道没有咖啡馆,那说明那条街还没有掌握商业密码。
仅仅两年时间,郑州咖啡行业就趋于饱和,连在郑州从事餐饮行业的资深人士老刘都感叹:郑州咖啡业太“内卷”了!
几年前,河南博物院出品的国宝文物图案打造的“文物咖啡”,获得好评。而在近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旁也开了家号称郑州千年城墙下的咖啡馆,除了古文化,新中式风格与咖啡的碰撞,无疑也是“两掺”。
尽管咖啡本身品尝起来与河南特色关系略浅,但在老刘看来,这是为郑州咖啡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无论是概念型咖啡,还是博物馆创意咖啡,都无异于是从内涵或外延为郑州咖啡市场做出接地气的创新和尝试。(顶端新闻记者杨晓妍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