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板块的概念,开始于游资,眼下成为机构投资的一个重要思路。其中量化基金最后一段助涨助跌,加大波动。
由于机构主导的主流板块,所以板块联动与核心标的也与以前不同。
写得有点乱,欢迎大家补充感受和观点。
【资料图】
一、2013-2015
我第一次听说主流板块是2013年,成都雷立刚提出中线持有主流板块的思路,持有传媒游戏股取得1年10倍。
2012年时,有个股友在盛大游戏上班,我就问他掌趣科技,他没有任何兴趣。
当时的主流板块,还侧重于题材和热点。主流板块龙头,一般是小市值题材股。通过涨停板的数量,很容易判断。所以,当时游戏的龙头是中青宝,而不是业务上更强的掌趣科技。
2013年,上海自贸区,上港集团的换手11连板,对于主流板块有极深远的影响。
2011年前,宏观研究处于绝对重要的地位。而2012年-2018年,策略研究变得更重要。宏观与股市之间,有个策略映射的问题。
2003年是价值投资元年。2012年,是成长股投资元年。成长股投资是价值投资的更高层次,或者说价值投资的真正含义就是企业未来的成长性。
2013-2015年,成长股投资,游资主导的主流板块,两股主要力量对牛市起作用。
2016-2018,外资主导的行业龙头,二八行情,或者一九行情。
二、2019-2022
2019年后,景气度投资,可以说成长股投资的升级版。机构参与行业龙头,游资参与同板块中的小市值题材股,各得其所。
主流板块就景气度最高的新能源等。
基民不断入市,主动型公募基金规模增加,2020年底达到极致,行情终结于2021年2月。
量化基金已经很强,但是流动性尚好,未对市场产生明显的负面效果。我从2022年起,就明显发现市场流动性不足。
三、2023年起
万亿成交量中,量化基金占比很大。
涨停板选手,低吸选手,基本上都很难持续盈利。涨停板数量很少。
这次的主流板块,结合了前两轮的特点。AI是产业趋势,景气度无法证伪,短期又无法体现业绩,但也不是纯题材。
市场龙头基本上是行业龙头,或者机构研报推荐的具有预期差和细分龙头。
纯粹游资打造的市场龙头,基本对板块影响很小,不能带动整个板板。
我有几个朋友,看对了板块,并没有盈利,因为他都选了底部,边缘化的,没有研报的游戏股。他觉得会补涨。结果是确实涨了些,但跑不赢游戏ETF,跌的时候就回到原位。
万亿成交量,我明显觉得流动性太差了。量化基金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我觉得值得思考,我还没理清。
估计经过2017-2022年的行情,没有转变思路的普通投资者,退出市场的越来越多。机构主导A股已经不可逆转。只不过,A股的机构投资思路,与海外的投资理念还有区别。
四、总结
1、只参与行业龙头,或者机构研报覆盖的避不开的核心标的。眼下业绩可以不好,但主业在向好。
2、打板,低吸,这些方法有效性降低。我认为应该做主流趋势,或者成长股投资。
3、一定要专注,放弃很多空间不大的机会。
4、要发挥优势,有自己的原则与标准。和朋友讨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或锚。a、基本面与估值,X兄的标准。b、我是趋势与板块热点,还有机会成本是锚。如炒股养家说,“永不止盈,永不止损”。c、如果是以股价为锚,就有止盈与止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