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改姓鸭:被流放的生僻字,被忽视的家族情感 当前关注
来源:红网 | 2023-04-22 19:31:38


(资料图片)

□余乐(湖南师范大学)

在云南丽江,一支以鸟为图腾的家族姓“nià”,该字是生僻字,上下结构,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鸟”,下半部分是“甲”。由于系统识别困难,“nià”姓村民只好取“鸭”这个近似字作为替代。(4月22日 封面新闻)

虽然改姓“鸭”使得他们的名字终于可以在常见的输入法、系统和设备上输入和显示,解决了他们日常生活的麻烦,但这之中包含了太多遗憾和妥协,选取字形相似的字体现了村民无法割舍祖先传承下来的姓氏,仍希望与之产生联系,但是“鸭”这个姓并不能寄托传统nià姓的真正含义,由于“鸭”本身的含义和作为姓氏的罕见性,为了避免取名上的尴尬和不协调,该家族新生儿的家长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外族的姓,而不是姓“鸭”。“nià”这个特别的姓正面临着从纸面上被流放到血缘传承途径被切断的命运。

中国姓氏发展的5000多年里, 语言不断演变,地广人多方言繁杂, 姓氏数量巨大, 生僻字姓氏多, 姓名读音的情况也多种多样。姓氏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载体,代表着我们个人和家族的身份、历史和传统,传承和寄托了家族情感,尤其在少数民族,一个独特的姓氏可能就象征着独特的民族风俗、独特的家族文化,保留这些姓氏,不仅是出于对他们身份和尊严的认同和保护,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自主决定姓名本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但由于目前部分职能机构服务意识不够,将自己的责任转移到公民身上,造成了公民被迫改名改姓的局面,加之社会公共服务的很多信息系统对生僻字收录不全或对同一生僻字使用不同的编码,往往导致姓名比对失败,相应的业务办理困难重重,令公民不得不妥协。

面对生僻字问题,有关部门不应被动地以“字库中没此字”来推脱,而应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法,比如可以重点在少数民族对生僻姓氏进行调查统计,为有关部门更新信息系统、扩充字库编码提供便利;各公共服务部门也应加快联网更新,统一使用将于2023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满足姓名生僻字人群用字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