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对口帮扶汕头乡 “牛蛙镇”环保先行后劲足
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21-12-23 09:53:18

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是国内重要的牛蛙养殖基地,深圳工作队进驻后迅速引导村民加强环保意识,将有助于推动当地牛蛙养殖业的恢复和发展。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深圳对口帮扶汕头74名派驻干部自今年7月下旬进驻汕头市澄海、潮阳、潮南三个区和南澳县,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迅速进入角色。连日来,记者在汕头市翻山岭、进海岛、访蛙塘、探蜂场……见证了坚持“严”字当头狠抓队伍管理,“实”字为先谋划帮扶工作,推动对口帮扶汕头乡村振兴起好步、开好局的一系列鲜活案例。

公式 党建引领让荖园村焕发新生机

荖园村位于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东部,是一个以农为主、渔农并举的自然村,多年来这里存在部分村民法制观念淡漠、经济单薄、发展滞后等诸多问题。驻云澳镇工作队选派帮扶队员胡蔚进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加强宣讲党课、进行纪律教育学习等活动,提升村委干部思想认识,强调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带头模范作用。与此同时,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密切与村党员、群众建立紧密联系。

短短的几个月,荖园村已焕发出新气象,党员群众思想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统一,改变过去涉村工作政府干、村委看、群众阻的局面,首次出现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所有议题一次通过的良好开端。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村民法治观念加强,愿意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三清、三拆、三整”工作全按时推进,涉村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依法依规办事、处理纠纷和谐共商的整体氛围基本形成。

公式 环保先行打造全国牛蛙养殖规模化示范基地

汕头市澄海区盐鸿镇是国内重要的牛蛙养殖基地,但由于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牛蛙养殖废水直排放河道导致河道及海岸污染,在严厉的环保整治行动之下牛蛙产业面临毁灭性打击。

“不是不愿搞环保,是不知道怎么搞环保,环保的技术太复杂了,我们老百姓哪里懂得!”在与蛙农的座谈中,工作队不止一次听到这些声音。

工作队急群众之所急,充分发挥组团结对对口帮扶优势,组织深能集团废水处理专业团队到盐鸿镇实地调研,结合牛蛙养殖特点多点位、多频次采水样,设计了2套废水处理方案,编制《牛蛙尾水处理环保技术参考手册》,指导村民环保养殖、稳步增收。工作队表示,牛蛙养殖污水处理的关键问题解决后,还将进一步实施划片管理,推动盐鸿镇牛蛙养殖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合法化发展,盐鸿镇昔日牛蛙养殖的规模将得到恢复和壮大。

公式 自筹资金解决“红军洞”遗址道路提升

汕头市潮阳区徐寮村是革命老村,在村内大尖山800米半山腰处,有一处“红军洞”。据记载,1931年9月30日,敌人对徐寮村进行围剿,6名红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百姓转移,牺牲在这里。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通往“红军洞”的山路狭窄曲折,坡高路陡,到了接近红军洞口的最后一段路,更是崎岖难行。由于机械车辆无法上山,工程所需要的物料只能由4头骡子往返运载。

本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精神,牵头帮扶单位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对此高度重视,11月批准出资148万元帮扶包括“红军洞”红色遗址道路提升工程在内的三个项目,工程随后开工。12月9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立清深入到“红军洞”道路提升工程现场调研,要求驻潮阳区工作组和金灶镇工作队努力把“红军洞”红色教育基地建好,把金灶镇的红色招牌擦亮,教育引导村民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探索出一条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公式 “没劲”村有了发展后劲

在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大寮村,深圳对口帮扶汕头指挥部唯一的一名女队长张志敏,向记者介绍了以“侨乡水韵,文化成田”为定位的镇域统筹连片规划。在该项规划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寮嵌瓷成为镶嵌其中的一颗文化明珠。张志敏表示,帮扶工作队将加大对嵌瓷文化的推广传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并计划建设嵌瓷博物馆,对接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艺术载体,提升非遗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潮南区仙城镇梅径村,记者还见证了最近落户的一项“甜蜜”产业给一个昔日人们口中“没劲”的山村带来发展振兴的喜悦。在梅径村的一处山坡上,记者看到400来个蜂箱摆放其间,每个蜂箱上都写着“深帮扶,圳行动”几个大字。仙城工作队的队员告诉记者,梅径村没有产业,没有资源,发展乏力。工作队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积极谋划,并会同当地村两委干部一起前往外地考察养蜂产业。12月1日,该村第一个产业项目蜜蜂养殖业终于落地。据测算,这个项目一年毛利润可达36万元,将全部作为梅径村集体收入。不仅如此,村里还将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养蜂产业中来。(深圳特区报记者 金文蓉 吴绪山 王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