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王秀芝在招人时的门槛也变得比以往更低一些。“有驾照、有3年社保、没有案底就能来开车,我们有专门的车队队长来教你开网约车。”实际上,对于王秀芝来说,能在年底前完成平台的招人任务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现在网约车公司和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来,我们只有不断招人,才能在行业里保住优势,这当中适当降低些门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王秀芝所说的降低门槛就是新招的司机无需提供网约车从业证。“平台会给你开通网约车白名单,只要有了这个白名单,你就可以接单了。”
王秀芝的急切在其他平台的站点负责人看来很有同感“现在每个平台都有招新司机的指标,完成不了,站点的资源就会变少,负责人的收入也会受影响。”除此之外,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也在促使平台疯狂招揽司机。一家中等网约车平台的负责人解释,合规司机的多少是衡量一家网约车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准,现在国家每个月都在发布网约车订单合规率,这就像是一场每个月都要参加的考试,平台不奋起直追就有可能被踢出局。
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4.5万家企业经营范围为含“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或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企业,其中,2021年7月以来,新增1.4万余家相关企业。然而,这当中获得网约车资质的公司却只有少数。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25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86.4万本、车辆运输证149.9万本,环比分别增长2.9%、3%。
司机平均拿到6500元 少数人才能月入过万
当王秀芝们疯狂招揽网约车司机的同时,拥有16年驾龄的老司机周德发却在考虑回归到出租车巡游的队伍里,在经历了网约车兴起、爆发、疯狂和理性之后,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根没有被收割的韭菜。
2005年从安徽来到杭州后,周德发就加入了出租车司机的队伍里,从当时为别人打工到后来自己买车为自己打工,周德发奋斗了6年。2012年,当周德发成为第一批用上“快的”的的哥时。“那时候的补贴非常足,我一天就能赚到以往一周才能赚的钱,到了2013年我就退出了出租车队,自己开网约车了。”周德发清楚记得,那一年刨去成本,他赚了50多万元。直到现在,周德发还觉得就像做梦一样。到了2015年,网约车行业进入并购时代,补贴逐渐变少,周德发也连续换了好多个平台,在辗转中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司机被网约车的算法困住了。
“按照算法,早晚高峰期是补贴最多的,不少司机就在这一时间段出车,但拥堵的交通却使得这些时段的行车效率变得极低,这非常矛盾。”到了2018年,整个网约车市场的格局趋于稳定,比周德发晚入行的司机陷入了所谓的“以租代购”的困境,在周德发看来,那些司机与其说是在赚钱还不如是在还贷。“如今一名网约车司机的平均月收入大约在13000元左右,但这些钱当中还要扣除平台5000元左右的佣金和1500元左右的电费,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纯收入大约只有6500元。只有一些日工作时间达到16小时的司机才有可能拿到1.5万元以上的收入,但这种以健康换金钱的方式,我已经不适合了。”
实际上和周德发一样遇到难题的网约车司机并不在少数,据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杭州共有网约车行业共有企业37家,活跃网约车司机超6万人,这相当于全杭州每一万人就能拥有50辆网约车。而这些网约车还要与全杭州1.41万辆出租车竞争。周德发也和其他人一样使用起了多款App。“反正也是闲着,多用几款接单软件,总是好的。”
网约车市场正值阵痛期
深耕三四线城市是未来方向
如果说,地铁是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军,那么公交车就是城市交通最强大的后援团。这在网约车业内资深人士程心看来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长距离的交通运输一定会趋向于地铁交通,而城市的核心区与周围商业居民区之间的链接则需要公交车来达成,留给网约车的市场虽然不算小,但也较为有限。”
程心提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今年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网约车市场的数据,其中提到网约车用户规模为3.65亿,相当于全国网民中有1/3多的人在使用这一功能,除此之外网约车的市场规模基本维持在3000亿左右,对于出行市场来说,这个领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用户规模中有一定比例是沉睡的注册用户。对于这些用户来说,大额的打车补贴才是唤醒他们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疫情的反复也是网约车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之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小规模疫情的零星出现都是网约车发展受限的原因。”
在程心的研究中,网约车应当是城市公共交通之外的一种补充。在广州,每万人大约拥有77辆出租车,但杭州出租车的数量还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在他看来,这就是网约车市场的机会所在。“交通出行应当是多元化的,网约车属于一种定制化的交通出行方式,应当享有和出租车同等的待遇,这一点在杭州已经可以看到。”
而对于网约车的市场发展,程心觉得这将会是一场与国内城市化发展一起进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阵痛期。“各地对于网约车的定位还将有一段时间的摸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网约车的发展遇到阻碍是大概率事件。”以银川市为例,该市在新修订的《网约车管理细则》提出,将当地网约车投放数量,控制在3000辆以内,而南京、兰州等地也有关于网约车的响应限制,这说明有些地方正在摸索城市交通发展与网约车数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总体来看,消费者对于网约车市场的需求度依然存在。
目前,巨头们正在争夺一二线城市的市场,而对于更多的中小型网约车企业来说,服务三四线城市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出路,在一些县城已经出现不少本土化的网约车企业,他们主打本地司机识路的招牌,笼络了不少当地居民,这也将是这个市场未来快速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长达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网约车与中国的城市化共同发展,在当下城市交通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网约车如何适应将是一个摆在所有网约车平台面前的考题。“这道考题的解可以有很多种,就目前来看,高德模式、曹操模式都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