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代沟”“小学科”老师上岗 成为学生知心人
来源:文汇报 | 2021-12-02 10:54:36

从这个学期开始,为确保“双减”政策落地,沪上中小学校纷纷开始做一道“加法题”:推进全员导师制。除了班主任,更多任课老师开始担任学生们的导师。值得关注的是,担任学生导师的很多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学科”老师。

在不少学校,最初配对导师时,任教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小学科”的老师往往不是学生们的首选。不过,全员导师制落地后的短短几个月间,学校的教育生态悄然变化,“小学科”老师上岗后,爆发出了育人“大能量”。

虽然任教学科有别,但育人的责任是相同的。随着“小学科”老师主动跨前一步、参与德育工作,他们不仅替班主任分担了工作压力,也用各自的智慧,在校园内外敏锐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为更多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跨越“代沟”成为学生知心人

再过一年,陈连云就要退休了。这位金山区松隐中学的信息老师没想到,在当老师的“最后一班岗上”,学校实施的全员导师制,让他经历了一次学生们的“用脚投票”。

由于年龄较大,和学生们之间的“代沟”也比年轻老师要大一些,最初,学校让学生选导师时,没有人首选他。

松隐中学地处金山区亭林镇,是一所相对偏僻的公办农村初中,学生以农村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状态不佳,多数家长的文化水平也较低,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为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校长顾晖辉希望全员导师制能带来一些改变。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学校经过精准排摸,结合适当统筹协调,很快完成了导师与学生间的匹配。

陈连云带教的四名学生都是“调剂生”。上任导师后,他看了看孩子的情况,找到一些共性特征:都来自随迁多子女家庭,成绩不理想,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也有欠缺。

帮助这些孩子,导师可以做什么?陈连云动足了脑筋。在学业上,他建议学生每天拿出至少半小时用于语文和英语阅读、每天都要在家坚持跳绳等体育运动。不仅如此,他还专门设计了一套评价体系,全方位记录结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谈话和交流,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长处,增添“天天向上”的动力。

每个月,陈连云都抽出双休日和假期,步行到这四名学生家去家访。记得一次家访时,由于松隐地区多处在修路,对地形不熟悉的陈连云足足走了1个多小时才找到学生在村里的家。为了方便自己退休后其他导师能接上“接力棒”,陈连云还把家访路线图在电脑上画了下来,留存在他的全员导师制工作手册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四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如今已和陈连云成了无话不说的“老朋友”。在学业上,两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升明显,其中一名学生的成绩已进入年级前列;另外两名学生在校和在家表现也都有明显进步。

“察言观色”找到调皮学生“另一面”

记者到多所学校采访时,校长们谈及全员导师制,不约而同提到了一个现象:相比年龄较大的资深教师,充满活力的年轻老师更容易成为孩子的首选;此外,平时和学生们接触较多的,诸如班主任或者任教语、数、英等较为熟悉的主课老师,也被不少家长认为是理想导师人选,因为多少感觉“导师能对指导学业有一定帮助”。

相比之下,更多“小学科”老师由于平时课时较少、与学生接触也相对较少,当上导师后,要在育人方面快速进入角色,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而在过去数月中,不少“小学科”老师实现了“逆袭”,不仅育德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主动介入家校互动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也刷新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认识:帮助每个孩子取得进步,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考验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的付出。

闵行区华坪小学的90后体育老师张蕾在当上导师后,养成了“察言观色”判断学生状态的习惯。曲棍球社团活动里,她发现与她结对的学生小潘有些“另类”。比如,排队集合的时候,同学们都喊着“1、2、1”的口令往前走,小潘经常蹦蹦跳跳;原本摆放整齐的运动器材,她会逐一玩个遍,但经常玩到哪里就扔在哪里。也正因此,周边的同学时常疏远小潘。

可通过细心观察,张蕾发现了女孩的另一面:她尊敬老师,平时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班上组织体检活动,小潘也会帮着同学填表,说明服务集体的意识很强。

小潘的“问题”在哪里?在家访中,张蕾找到了答案。原来,小潘的学习和生活平时主要是妈妈负责,在教育“手势”上,妈妈管得比较严、要求也较高,导致小潘在学习上始终处于“紧绷”状态。而一到节假日,父母出于“补偿”考虑,又会带她外出游玩,希望她“开心就好”。因此,小潘思维活跃、性格外向,但不太注重生活细节、不太懂得与他人相处。

成为德育工作者后,走近学生就是责任

“和学科老师的定位不同,导师的责任更多体现对学生的引导上,要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成长的烦恼。”于是,张蕾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育儿知识,及时分享给小潘的父母,并保持每周与家长电话沟通,针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共同商讨对应的教育方法。在学校,张蕾也会借助各种活动时机,向同学们介绍小潘的“另一面”,让大家认识一个全面的小潘。

在张蕾的悉心引导下,小潘不仅代表全班参加了体育比赛、还当起了班级旗手,学校里有活动她也积极当起志愿者。比起这些,张蕾更看重的是,小潘和同学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

“以前,学校推进德育工作主要就是依靠班主任和德育处室两条线,很多‘小学科’老师觉得没有什么理由走近每个学生。但现在,随着全员导师制的推行,人人都成了德育工作者,每个导师也都会在校园内外多‘长’一双眼睛,多留一个心眼,用自己的关爱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华坪小学校长王叶婷表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