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办法有哪些?预防学生有叛逆的心理?
来源:石家庄网 | 2023-05-24 13:49:03

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办法有哪些?

1.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这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教育学生,不了解学生是行不通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既具有一般普遍的身心特点,同时,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差异,各个学生表现的个性心理及品德的差异也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因为个性差异往往是他们产生与众不同或逆反心理的一个诱因。了解学生还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分析,发现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立即表扬,特别对待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的同时,恳切的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进步得更快。这样对于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大有益处的。

2.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更是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承担者,党和国家把如此重大的责任教给了我们,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采取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责任。在疏导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

1)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用一颗充满挚爱的心去感化学生。面对有逆反行为的学生,教师会产生不满和急躁的情绪,这时要控制和提醒自己:不要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要用成人的成熟与冷静控制住事态的发展,要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安抚。

2)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此话说明了我们要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首先要有较扎实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功底。为此,我们必须要坚定对自己所教理论的信仰,坚信它是科学的,是真理,而且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才智、能力、水平、德行与所履行的职责相符合。榜样示范、现身教育,才最有说服力。

3)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应该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养感情的园艺家,而不是一个冷漠无情的教书匠”。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更要讲究教育艺术。一方面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方式如开导式、归谬式、激将式、爱心式等等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根据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社会大课堂、调查分析、辩论赛等。另外,得体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些教师让逆反心理较强的学生当班委,让他参与班级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方式手段使用得好,将会事半功倍。

4)善于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对社会现实生活存在的许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等,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加以现实的、全面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例如:网络游戏、歌星、影星及学生感兴趣的影视作品、特别是流行音乐要敢于分析,决不可回避,避而不谈反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中学生喜欢周杰伦,我们成年人对周杰伦不可能崇拜。但我就买了一些周杰伦的歌碟,查找了一些周杰伦的资料,发现周杰伦的一些闪光点。其歌词非常具有中国文化底蕴,而且周杰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我校举办的一次文艺晚会上,我唱了一首他的《青花瓷》,很受学生欢迎,这样就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

3. 加强心理辅导、重视学生自我教育。

中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要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同时也要重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成绩,帮助学生提高信心,指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最大可能地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预防学生有叛逆的心理?

1、宜疏不宜堵

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理解能力,采取疏导的办法,效果往往比简单的堵截、禁止要好。有些事情靠简单命令式的禁止是收不到效果的,结果往往是禁而不止,只有通过说服、诱导的方法进行疏导。对待同一事情,方法不同,所得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2、宜褒不宜贬

孩子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总会遇到困难,这时家长绝不能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看你就会说大话”等等丧气话,这样会贬低孩子的信心,容易让孩子在今后遇到困难时就打退堂鼓。当孩子在完成任务中有了点滴进步时,家长要抓住时机,适当、适度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许。孩子在享受成功的乐趣时,他的信心就会足,心情也就会好,乐于接受家长提出的要求。

3、宜静不宜动

遇到孩子违反纪律,或与父母“顶牛”时,家长要冷静,不要急躁。遇到出现僵局时,可以先放一放,拖一拖,这有利于双方都反省自己。反之,双方都在火头上,互不服气时,孩子质问父母,家长怒不可遏,甚至大动干戈,拳打脚踢,这样只能激化矛盾,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4、宜尊不宜刺

尊重孩子,爱护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父母要有爱心,还要关心,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激发其上进心。十二三岁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最忌父母的讽刺、挖苦。如果采用讽刺、挖苦的做法,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总之,我们从学生逆反心里的形成中可以看出:逆反心理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教师就要认真对待这一种现象。我们所要做的是认真分析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个体产生这一现象的具体应对方法,尽量避免因为教师原因产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我们也要及时的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适,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发展,实现我们教育的真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