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鉴别方法是什么?
1.银质辨伪。辨别银元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的真假说起。银原子序数47,元素符号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元清洗后雪白照人。银元硬度低,两块银元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假银元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假银元用火烧后便“丑态”百出,有断裂的、变形的、散化的,真银元火烧不变形、不变音,清洗后雪白有亮光。假银元清洗后泛黄、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元的前提。
2.听音辨伪。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卡银元中心,或用中指托住银元中部,用另一枚银元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元。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元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元中心,用力猛吹,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元,无韵音的是假银元。这种方法一是要听力好,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元接触面过大,三是要猛吹快听。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元的基础。
3.包浆辨伪。传世银元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元的有效方法。
银元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银元俗称“大洋”、“洋钱”或“花边钱”。银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是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
大约在明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银元流入中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乾隆宝藏”银币。道光(1821年-1850年)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廷开始正式铸造银元“光绪元宝”(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民国时期建立银本位货币制度以后,也以银元作为主要流通币。银元是近代币收藏的重要币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