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燃料电池汽车“多拉快跑” 临港新片区全力打造国际氢能谷
来源:文汇报 | 2021-11-16 10:15:53

氢能产业链条不完备,氢气使用成本太高?最新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关于加快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及示范应用的若干措施》,推出支持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支持氢能供应链建设、支持应用场景建设、大力构建产业生态等22条措施,在临港新片区积极打造国际氢能谷。

鼓励燃料电池汽车“多拉快跑”

经过五年多的创新发展,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已形成产业链、应用场景、制度创新和综保物流等四大优势。但在调研进程中,新片区管委会找到了几处企业的痛点,氢气贵、加氢难、氢气新产品是否可靠成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般的难题。

新片区首座合建站——平霄路站预计2021年底建成投运,首批6台氢燃料公交车也已投入运营,东海大桥集卡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场景聚焦的重点,而管委会希望应用场景能够在政策扶持下尽可能多地用起来。

此次《若干措施》鼓励燃料电池汽车“多拉快跑”。四年内行驶里程超过5万公里的中型货车、机场用车、港口用车;四年内行驶里程超过8万公里的邮政物流环卫渣土车、中运量公交、城市公交、通勤客车;四年内行驶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重型货车等,经认定后每年均给予固定奖励。

《若干措施》还有序引导氢气加注市场价格。对氢气终端零售价格不超过35元/公斤的,按照氢气实际销售量给予加注奖励。销售可再生能源近零碳制氢的,奖励标准提高到25元/公斤,且2025年底前不退坡。

对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等特定区域和道路,《若干措施》明确实行燃料电池汽车通行路权优先,便利车辆使用。同时,对新片区内通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给予相关通行费、停车费减免支持。

促进氢能领域产业链有序发展

放眼未来,管委会期待氢能领域的“特斯拉”“宁德时代”也能在产业链方面获得良好发展。目前,新片区已集聚了上海氢晨、上海治臻、上海唐锋等10多家上下游企业,初步形成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若干措施》明确,区内企业或研发机构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及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填补国内空白的,给予相关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政策支持。

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重点支持动力系统及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瓶阀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落地临港;在氢能高端装备方面,重点支持电解水制氢、氢气压缩机、加注机、储氢供氢等成套装备及其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落地临港。

在产业链前端,《若干措施》也支持海上风电、光伏等近零碳制氢,液氨、甲醇等低碳制氢,并鼓励利用产业园区、洋山深水港、滩涂等未利用地、近海水域等建设储氢设施。

构建完善氢能产业生态

新能源的探索也离不开金融、科技创新以及人才的支持。《若干措施》支持积极布局建设氢能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院、检验检测机构、计量测试平台等各类机构。

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于优质企业或项目给予融资担保支持,对于符合现行政策的优质企业通过银行获得用于生产、研发和经营的贷款,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依托上海证监局支持服务临港新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上交所临港新片区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等平台,积极推动优质氢能企业挂牌上市,对于符合现行政策的,给予相关奖励资金。

《若干措施》也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氢能企业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强化重点人才引进落户服务,加大人才住房租房、子女入学、医疗服务、创新创业扶持等保障力度。与此同时,管委会也将改革涉氢项目行政审批机制,安排专员对重点涉氢项目进行服务协调对接。探索在非化工园区现场制氢、制储加一体化加氢站及非固定式加氢站建设等领域改革创新,助力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