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的巴基斯坦商人哈比 右手地毯左手盐灯
来源:文汇报 | 2021-11-10 10:50:57

巴基斯坦商人哈比终于在第四届进博会上为自己抢到了一席之地,通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的推荐,在消费品展区搭起一个18平方米的展位。

展位呈不规则的手枪状,天然分割成两个区域,一边展示巴基斯坦的手工地毯,另一边陈列着中国国内极为罕见的展品“喜马拉雅盐灯”。哈比和哥哥李明则在展位中间,为络绎不绝的客商介绍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展品,它们唯一的共性在于,都是来自巴基斯坦的特产。

右手地毯,左手盐灯,对于哈比来说,这也代表着过去与未来的分界。“地毯是家里人做了多年的生意,盐灯是我挖掘的新生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显得非常兴奋,“我要为更多巴基斯坦产品代言,为当地特产进入中国发展探路”。

小展品有大商机

进博会会期还未过半,哈比就开始发愁了:从巴基斯坦运过来的30多个喜马拉雅盐灯都已售出,他没有想到盐灯那么好卖,“我满脑子就在想,应该怎么把下一批货快速运进来”。

哈比展位虽小,客流量却大。女性参展商走进来,看到粉粉的盐灯都是眼前一亮,“买买买”热情高涨。每订购一个展品,哈比都会在纸上用中英文写下“已预订”字样,贴在盐灯的“额头”上,背后则贴着买家的发货信息。

“这款喜马拉雅盐灯,是巴基斯坦当地家喻户晓的产品,此前在中国市场上从未出现过。”哈比拿起一盏灯向记者展示,喜马拉雅盐灯产自优质的“巴基斯坦Khewra盐矿”,原始的结晶盐具有数亿年的历史,当地人将其敲碎成块状,从中间掏空一个洞,从外看就如同一个水晶灯罩。不仅如此,这种盐灯含有99种矿物质,能有助于人们缓解情绪、释放压力、帮助睡眠,“因为是盐做的,当然也可以吃”。

本届进博会上,喜马拉雅盐灯算是“中国首秀”,一现身就成了“爆款”,而且还有不少经销商来谈合作,这让哈比很兴奋。这两天,他忙里偷闲,已经咨询过相关部门,得知作为手工艺品的盐灯具备进口到中国的资质,这无疑是个商机。他说:“我现在最希望能在进博会上找到更多贸易商,尽快把展品变成商品,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巴基斯坦的工艺品。”

兄弟抱团拼进博

采访哈比,最意外的是无需翻译,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透露出他与中国的缘分。原来,早在2001年,哈比的父亲就来到中国,并于2006年在上海注册了公司,开始从事进口产品批发生意,以手工羊毛地毯等巴基斯坦特色纺织品为主,那也是他们的家族生意。

因为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父亲决定让孩子们都来中国。2008年,哥哥李明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年,哈比也追随哥哥的脚步来到上海,进入上海财经大学学习;5年后,哈比的弟弟也来了,进了上海交大。三兄弟在上海聚齐,毕业后便帮助父亲打理地毯生意,希望成为一座桥梁,把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和文化特色推广给更多人。为此,三兄弟2019年还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巴基斯坦艺术展览馆。

2018年,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当时哈比就心动了,他觉得这个平台符合自己所有的期待——既有国际采购、投资促进的性质,也有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特色。去年10月,哈比回到上海,准备报名第三届进博会,谁知国家展因疫情取消了线下展示,“今年我们早早通过绿地贸易港平台报名第四届进博会,总算抢到了一张‘入场券’”。

在展位上,参观者也能够感受到展品自带的文化交流语言。哈比介绍,这些手工地毯蕴含着巴基斯坦不同地区的文化基因,而地毯上的别致花纹则复刻自中国古代艺术家所绘图案,成为文化融合和碰撞的缩影。他说,“我们特地挑选了融入中国元素的手工地毯,这些地毯都具有很好的图案寓意和丰富的色彩搭配,不仅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更能体现一种融合东方文化的品味与生活方式。”

上海是“第二故乡”

虽然“进博之旅”异常忙碌,但哈比和李明兄弟俩每天都会把进博会上发生的事讲给父亲听。“我父亲早已把上海作为‘第二故乡’,他非常想来到进博会现场,但因为疫情关系,只能暂时搁置。”哈比说,虽然父亲回到了巴基斯坦,但一直关心着上海的新闻,当他得知喜马拉雅盐灯成了“明星展品”后,已经开始在当地筹备更多货源。

从2014年起,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巴基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来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的数据显示,有9家巴基斯坦企业参展第四届进博会,主要涉及纺织业和农产品领域。哈比在逛展的时候,还碰到了另一位巴基斯坦珠宝商李龙,后者2013年在上海创业,推出珠宝品牌彣莎,去年还在南京路上开出了“中国首店”。

“很多巴基斯坦商人在中国的生意都越做越好。”哈比告诉记者,今年7月,兄弟俩已经跟着绿地贸易港参加了第四届进博会上海招商路演暨消费品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很多参会的采购商对他们的产品产生了兴趣;8月,贸易港巴基斯坦国家馆试运营,兄弟俩再次体会到了全国采购商的购买力。他说:“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开拓中国市场的‘直通车’和‘快车道’,有机会‘零距离’接触庞大的中国市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