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间,“青春进博推介大使”李佳琦搭档央视记者王冰冰,为第四届进博会亚非产品专场“打CALL”。当晚,两位“顶流”推荐了一款以阿富汗松子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手剥松子,12万罐产品上架即售空,成交额突破千万元,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
这批货源中的一部分刚刚搭乘包机来到上海。今年阿富汗特产松子喜获丰收,而销售却面临困境,没想到进博会的一声吆喝,让这一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特色产品迎来“高光时刻”。
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承诺。今年,有90家来自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它们将与其他企业一样展示自己,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松子空中走廊”显示市场的热情
阿富汗松子的采摘时间是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一个松塔从开花到成熟约要3年,产量极为有限。当地传统上采用人工进行采摘和去壳、晾晒等,生产过程比较耗费人力,加上地处内陆对外交通运输不便等原因,导致其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并不常见,价格也高。
11月1日晚,来自阿富汗的45吨松子抵达浦东机场,虽然参展商没能亲自赶来赴约,但当地还是相当重视这笔买卖,飞机起飞前,阿富汗官员统一穿皮鞋去机场送机。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表示,小小松子将给中国人民带来美味,也可以为阿富汗带来外汇收入,缓解当地大批农民的生计困难。
这条“松子空中走廊”,象征着中国对于世界的开放姿态和合作诚意,而中国消费者的“买买买”,更显示了这片大海般市场的热情。“我们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前后,就已经开始采购阿富汗松子。”盒马采购董仪明告诉记者,阿富汗松子从10月下旬上市开始,一般赏味期为4个月,在进博会做推广时间相当匹配,今年进博会场内外同步,销售同比去年同期有了50%的增长。
与阿富汗松子一样,尼泊尔手工布包也承载着当地妇女的希望。尼泊尔客商尚卡尔·柯伊拉腊告诉记者,运到进博会的手工编织袋、羊毛围巾、喜马拉雅铜质手工颂钵等都是新品,这些商品都由当地妇女手工制作而成,品牌方通过尼泊尔妇女技能发展组织让大家获得缝纫和编织技能培训的机会,然后通过制作手袋、玩具、鞋类和家居饰品等手织和手工产品,改善她们的生计。他说:“我们希望参展进博会,能为展品打开销路,为当地的妇女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让特色产品也能像金子般闪光
作为国际公共产品,进博会的举办为推动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搭建了新平台。首届进博会,就有35个最不发达国家参与,以后两届中,最不发达国家也一直都是积极参与者。今年,90家来自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将大量独具特色的当地产品引进中国市场。
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展品绝大部分都集中于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在2.2号馆,记者找到了不少埃塞俄比亚咖啡的身影。龙港实业发展(香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冯世尧说,小小咖啡豆的背后承载着太多希望,“今年受疫情影响,欠发达国家的厂家无法独立参展,但我们把商品带来进博会,让他们能通过这个平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优势商品”。今年委托代理参加进博会的埃塞俄比亚咖啡生产商伊斯雷尔·德法则说,进博会为出口商和买家搭建起良好的交流平台,为非洲咖啡创造了与全球顶级品牌同场竞技的机会。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合设机构国际贸易中心今年也开设了专门展台,展示咖啡、谷物、蜂蜜等非洲、拉美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的产品。国际贸易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依托数字化赋能,欠发达国家的企业有机会与包括中国买家在内的全球商业合作伙伴实现对接。
为了帮助这些地域特色产品像金子一样发光,进博会也想方设法牵线搭桥。记者了解到,李佳琦与王冰冰搭档主播的亚非产品专场,就特意挑选了阿富汗松子,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了解其背后沉甸甸的意义。
据悉,为推动最不发达国家更充分享受“进博红利”,中国每年为每个参会的最不发达国家免费提供2个标准展位,并推出一系列费用减免措施,使这些来自最不发达国家有特色的商品和服务得以没有负担地进行展示推广,有力推动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华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