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里的小吃首屈一指丨相豫新“夜”态
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 2023-08-25 16:10:59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朱圣宇 池里军 开封广电记者 张振华 李骋峰 侯 波

↑戳音频·逛夜市


(资料图片)

8月25日,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河南新闻联播》报道,说起河南的夜市小吃,延续了一千多年夜市文化的开封首屈一指。北宋时期开封“夜经济”就很发达,小吃夜市历来是开封的一张名片。如今,无数人透过夜市,沉浸在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中,了解这座八朝古都。融媒体报道《相豫新“夜”态》,今天陪您走进古都开封,到开封最繁华的鼓楼夜市逛一逛。

夜幕降临,美食之乐最能放松身心。应和着人们的嗅觉和味蕾,傍晚6点半,开封鼓楼广场上,迅速摆满了各种特色美食小吃。张趁心,鼓楼夜市商户里有名的“大嗓门”,常常和其他商户“叫板”,在食材上你追我赶、一决高下。

张趁心:俺家的东西新鲜,新鲜到翻到底都不允许有一串是剩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一点一点自己穿的。而且我对这个采买非常在意。

烧烤看似简单,火候、时间只是基础,手腕翻转尽显功夫,烤串要嫩而不柴,海鲜要鲜而不干。张趁心说,这可是她几十年的功力。

张趁心:我从3岁开始跟着俺妈到这儿已经几十年了。俺妈是“鼓一代”,我是“鼓二代”,每天我要不来鼓楼,我都感觉我缺点啥。

十多年的耳濡目染,并没有换来张趁心想象的“座无虚席”。20年前,她独立经营烧烤摊时才发现并不容易。

张趁心:我还是想得太天真了,困难重重,以至于每天我就睡了两个小时,经营还赔钱,这样的事情持续了四五年。

自称“鼓二代”,还要发展三代、四代的张趁心,并没有死心,摊主之间“取经”,甚至见到“回头客”,都能给她带来“加热”烤摊的动力。

张趁心:让我非常兴奋的是,有个外地的游客,来开封旅游了四天,连着在俺家吃了四天。然后他给我说了,以后我再来开封,你家就是我定点吃饭的地方。

张趁心透露,她还有个让生意火爆的“小秘诀”。

张趁心:我都会上桌上去,跟我的食客们聊聊天,问到不足的地方去整改。走!跟着我去瞅瞅吧。

张趁心走向食客:对今天的菜品还满意不满意。

食客:可以,非常好。

同桌其他食客:开封的女婿。

张趁心更是与食客大声互动起来。

张趁心:鼓楼好吗?

食客:好!

张趁心:开封好吗?

食客:好!

张趁心:下次还来不来鼓楼?

食客:来!

郝晋辉:这是啥时候的肉啊?

张趁心:今天新鲜的肉啊,每天的进货单据、进货食材都有保障。

郝晋辉:发现有问题的东西,立马处理掉,不要再流入市场了。

张趁心:好的,没问题。

郝晋辉:夜市里,一群“守夜人”在各个摊位前不停查看询问。

在鼓楼下路口处的监督台前,郝晋辉向记者介绍现场的情况。

郝晋辉:这是我们设立的“监督台”,专门负责接待游客对夜市的各种投诉,和夜市之间所有的相关问题。

郝晋辉到小吃摊前巡逻、查看。并告诉记者,针对夜市里所有冷鲜食品,都要求相应商户必须在下面摆放“冰排”,以确保该食品在售卖中不会变质。

此外,别在胸前在有效期内的健康证、商户备案证明和摊位证明都需要悬挂在摊位上亮证经营,还要悬挂带有价格和重量信息的物价表,并附带食客投诉电话。郝晋辉说,该投诉电话号码就是他的手机号。

郝晋辉:每逢节假日,来鼓楼夜市的游客特别多,我和我的同事会一直坚守在这里,做好夜市的“守夜人”。

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中,一杆杆如萤的灯火与人群,映射着开封旧时夜市的繁荣。如今,鼓楼夜市200多家小吃摊的点点灯光,继续照亮开封的夜空,人头攒动中流淌着活力。

在鼓楼夜市上,开封市鼓楼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秦龙带队对夜市进行检查。

记者:您来鼓楼检查的频次怎么样?

秦龙:我们基本上每一天都会来,逢节假日的时候,就会在这儿一直值守到晚上十一二点钟。

秦龙介绍,鼓楼夜市起源较早,北宋开始,《东京梦华录》里就已经记载有这一夜市的存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一繁荣起来,以美食为聚集点,就拓展到百货等。

“羊肉炕馍焦热……”

秦龙:包括刚才那种很传统的叫卖声,就很能让你想起儿时的感觉,在鼓楼夜市你可以坐到一个摊位上,随时点餐,你能把所想吃的鼓楼夜市广场上的美食全部点到你面前,这一“串卖”方式,也是一开始从这里兴起的。

当记者问到他对开封夜经济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期许时,秦龙说,结合自身职能,今后要把周边的服务,诸如文化街区里的文化特色和夜间其他配套,包括与开封文化紧密相关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秦龙:我希望以区域为特色,大家各具特色,以不同的特色带来不同体验,相当于把这一串“珠子”串成一个美丽的“项链”,打造开封的夜经济文化品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