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多年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后,爱康科技(002610.SZ)迎来了久违的盈利。
这家公司2023年一季度营收12.44亿元,同比增长25.65%;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达0.31亿元,同比增长140.48%。但盈利背后,爱康科技旧疾难治:负债高企,现金流紧张,高担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投建异质结电池,公司不断卖资产、卖股权,从资本市场输血,加大银行信贷。在外界看来,作为困境反转派,若爱康科技的异质结产能顺利实现商业化且产品力达到一线水平,基本面逻辑将迎来逆转。站在赌桌上,将宝押在异质结电池上,爱康科技又是否能迎来反转?
针对相关疑问,界面新闻记者多次致电爱康科技董秘办,均未能采访到公司。
与2022年一季度相比,2023年爱康科技逆势上涨,背后是公司主营业务的巨大变化。
爱康科技成立于2006年,起初主要业务是光伏配件,其太阳能铝边框产品是细分行业龙头,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随后陆续转型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太阳能电池组建制造等业务。2021年后,爱康科技将重心放至高效异质结电池(或称“HJT电池”)及组件。
2022年,爱康科技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已经占据绝对大头,对营收贡献从2021年的53%提升至2022年的81%。2021年该业务营收仅为13.5亿元,2022年这一数字增至54.22亿元。
硅料成本下滑,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电池片厂商。
今年2月下旬,硅料成交均价曾一度突破24万元/吨,之后进入下行通道,至今降幅已达20%。4月19日,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众号信息,国内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19.24万元/吨,环比下降2.73%;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19万元/吨,环比下降2.71%。
最上游原材料硅料价格下滑,直接促使爱康科技产品毛利率的上升。2022年一季度公司产品毛利率为-1.04%,2023年一季度毛利直接升至13.54%。2023年一季度公司营收比去年同期大涨近26%,但原材料等成本仅比去年同期上涨7.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爱康科技10多年来总体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营收高达66.91亿元,同比增长超160%;归母净利润则大亏8.34亿元,同比下降105.32%。2019年至2022年四年间,爱康科技已累计亏损超28亿元。
在公司一度取得盈利后,外界称爱康科技的曙光已至。但在盈利背后该公司的资金状况并未好转。
2023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约0.31亿元,看似由亏转盈,但一季度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值,达-1.93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并未沉淀下来真金白银,0.31亿元的归母净利仅是账面数字。
经营现金流净流出,公司还负债累累,患上了资金饥渴症。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爱康科技负债率近72%,负债约82亿元,有息负债率约47.73%,这意味着需要偿付利息的负债近39亿元,其中一年期内需要偿还的负债就达36.4亿元。但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不到27亿元,无法覆盖短期负债,且部分还是受限资金。
2022年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29.91亿元,其中受限资金就达18.45亿元,占比超60%。彼时1年内需偿还的银行借款就达30.46亿元,而公司能随时调动的资金仅有约11亿元。到了2023年一季度,这种状况短期内未有改善。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累计对外担保已是其净资产的2.4倍。这一问题由来已久,有不少投资者戏称:“爱康科技不是在担保就是走在担保的路上。”
现金流紧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投建异质结电池,公司不断卖资产、卖子公司股权。
但这远不能解决爱康科技资金紧张的困境。资本市场和借债成为其解决资金饥渴症的抓手。
就在4月24日爱康科技发布公告,拟通过定增3亿元用于公司HJT电池项目建设。此前,公司在2014年、2016年分别完成定增10亿元、38.3亿元。
2023年一季度,爱康科技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达13.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4.7亿元。
常年亏损、资金链紧张,在外界看来,爱康科技翻身的机会在于异质结电池。
N 型电池作为光伏电池迭代发展的方向,发展趋势日趋明朗,TOPCon 与HJT 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将大幅提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至2025 年,P 型单晶 PERC、N-TOPCon、N-HJT 的电池转换效率分别为 23.7%、24.9%、25.3%,N 型电池与 P 型电池间转换效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N 型电池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将超过 40%,蓄势待发。更有申万宏源分析师在2023年2月末发长文称爱康科技组件困境翻转,异质结起量加速。
爱康科技也在不断公开宣称其在异质结上的“大动作”。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公开信息显示,到2022年底,爱康科技的HJT电池产能仅为0.82GW。
“整体而言,爱康科技在异质结上吹嘘的成分会更多一些,实际做得比较少,爱康科技的技术人员很难沉下心来去做研发。根据了解这家公司也只有2条中试线。从产能来讲排不到业内前三,要排到四五名以外了。”一位接近爱康科技的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
爱康科技是否有能力持续推进HJT的研发和投建?
对于人才实力,2023年3月21日,公司还对外宣称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研发团队包括:
但是作为原爱康科技首席科学家,彭德香已经离任,如今已加入华晟新能源任高级副总裁,并在今年3月31日在华晟新能源召开的股东大会暨异质结论坛上首次公开亮相。彭德香的离任是否会对公司异质结电池团队带来影响,是否会影响后续异质结电池的研发与迭代?
此外,主管HJT、出任公司常务副总裁仅半年的光伏老将朱治国也已离任。2022年10月,爱康科技聘请朱治国出任公司常务副总裁,进一步押注HJT,朱治国是光伏行业老兵,曾在天合光能效力7年,任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但这位老将不到半年便离任,2023年4月24日,爱康科技称,公司常务副总裁朱治国已离任。
与此同时,界面新闻发现,虽然爱康科技自称在异质结电池上处于第一梯队,但在研发投入上却显得“吝啬”。
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多在三四千万元,而同样押注异质结电池的东方日升年度研发多在8亿元。自2017年至2023年3月末,6年多时间里,爱康科技累计研发投入仅2.87亿元,同期东方日升研发投入则在37.52亿元。
截至2022年末,东方日升研发人员超1500人,人均年度研发费用达52万元,而爱康科技研发人员不足300人,人均年度研发费用在25万元。
如此之少的研发费用,爱康科技如何撑起异质结研发,又如何长期聘请到前沿领军人才?
爱康科技在2022年年报中称,湖州基地量产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5.3%,双面率可实现95%,处于国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量产效率第一梯队。事实上,2021年7月华晟新能源研发的166尺寸异质结电池最高转化效率已达25.23%;2021年10月隆基科技转化效率已达25.82%。
但更为关键的是,爱康科技的异质结电池是否具有成本优势?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对界面新闻表示:“当前关于异质结技术,光电转换效率仅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要降低度电成本。不仅是研发异质结,还需要研发上下游的工艺,比如薄片、银浆等,很考验企业持续的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
在东方日升产品中心高级经理吴雪林看来,目前制约异质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本问题。吴雪林对界面新闻解释,因为异质结电池非硅成本比TOPcon高5分到1毛每瓦,这部分需要经由超薄(小于120微米)硅片来降本,即可做到组件端与TOPcon成本持平。使用TOPcon电池4年可以收回成本,使用异质结电池可能要4年半或者5年收回成本,这也是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但仅有10%至20%的客户会选择技术较为领先的产品。
对于异质结,业内提出了“三减一增”降本增效解决方案,即“减银:银包铜解决方案”、“减栅:0BB工艺解决方案”、“减硅:硅片薄片化”以及“一增:UV光转胶膜增效延寿命”。
从当前看异质结降本增效的技术难关很难被突破。一位负责新能源二级市场投资的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则对界面新闻称:“现在有一两家大厂已经停止HJT的研发投入,因为这一技术在降本增效这一环节很难被攻克。作为异质结电池相关设备提供商,迈为股份(300751.SZ)今年股价也因此大跌”。2022年8月迈为股份股价攀至最高峰,达561元/股,截至2023年4月28日收盘价达274.87元/股,距离最高价已跌去超50%。
“目前而言,异质结技术处于产业化初期,但距产业化和批量化生产还有一段距离。在年报上,异质结电池很难在今年带动业绩增长。当前最稳妥的还是topcon技术,其起量较快,产生的度电成本更低。异质结未来2到3年的潜力或许更大”。祁海珅说。
与此同时异质结电池也开始陷入混战。
本翼资本研究员尚启暄分析,作为新势力,华晟新能源迎来入局竞争的战略窗口期。
作为改革派,传统电池/组件企业通威股份、东方日升积极推进异质结产业化,预计2023年将有15GW以上的产能落地。隆基绿能暂时没有大规模建产规划,但研发进度保持领先,多次刷新异质结效率纪录。
异质结电池带来颠覆性的发展机会,而部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陷入瓶颈,期望通过切入异质结电池领域以改变发展前景。作为困境反转派,爱康科技和金刚玻璃,若异质结产能顺利实现商业化且产品力达到一线水平,基本面逻辑将迎来逆转。
或许未来会更为难料。根据天天光伏统计,2022年至今至少有近30家企业进行了异质结电池的大扩产。
分析人士指出,回顾历史,每次光伏电池技术迭代均会带来竞争格局洗牌。过去10年电池领域的宝座历经四次更迭。早期领先企业仅有晶澳、阿特斯、天合仍保持行业前十的地位,而目前排名前二的通威、爱旭在2016年之前榜上岌岌无名。随着异质结电池产业化进程,市场格局必然迎来新一轮洗牌。
而对于爱康科技而言,被访的两位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其竞争力不足,规模太小,在二级市场上投资需要谨慎。截至2023年4月28日公司收盘价达2.8元/股,市值达1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