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中新经纬3月6日电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决定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自愿性认证(以下简称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健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体系,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公告,梯次利用产品认证目录由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行业发展和认证工作需要,共同确定并发布。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由认监委发布。开展梯次产品认证要以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为依据,并在实施规则中明确。
公告明确,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建梯次利用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为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及技术支持。
公告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建立获证梯次利用产品采信应用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符合条件的生产获证梯次利用产品的企业申请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中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支持保险机构发展适合梯次利用产品的财产保险和产品责任保险,为其应用推广提供风险保障。鼓励开发银行统筹用好抵押补充贷款资金、绿色信贷、绿色融资服务等,给予低成本资金支持。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种方法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但梯次利用规模较小。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早前发文指出,由于技术等原因,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主要以拆解再生为主。根据回收利用原则,对于电池容量在20%-80%的旧电池进行梯级利用,利用领域以通信储能、电力系统储能和低速车领域为主;而对于电池容量低于20%的旧电池则进行拆解,通常采用湿法回收等技术,对电池中的锂、锰、钴、镍等金属元素进行回收。
文章称,理论上,退役动力电池应该优先梯次利用,然后再进行拆解再生。但由于当前梯次利用在检测技术、逆向物流系统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有待破解,实践中,更多的退役电池直接进入拆解再生。受回收技术限制和安全考虑,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可以通过梯次利用发挥剩余价值,三元材料的电池仍以拆解回收为主。相比于梯次利用,拆解再生技术更为成熟,对于镍、钴、锰金属回收率,平均可以达到95%以上。目前,拆解再生的市场规模和盈利水平更大,梯次利用规模小得多。(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