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市场在加速爆发。据咨询机构InfoLink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总计142.7 GWh,同比2021年出货量46.9 GWh大幅增长204.3%。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规模将达661GWh,新增装机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
今年以来,行业内企业加紧布局,投资扩产、招标中标好消息不断。亿纬锂能的手笔尤其大,开年前两个月,该公司在湖北荆门、云南曲靖等地投资扩产,总投资金额超360亿元,总规划产能超120GWh。这其中包括,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年产23GWh圆柱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项目、6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线及辅助设施项目等。
(资料图片)
除此之外,盛虹集团60GWh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签约江苏张家港,出手也相当阔绰,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6亿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储能是比肩甚至超过动力电池市场的巨大蓝海,规模为万亿元级别。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预计,公司的储能业务份额在未来蜂巢能源营收中的占比将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其目标是到2025年合计全球储能市场占有率达到10%,并进入全球储能供应的TOP5阵营。
近期,龙净蜂巢储能电池模组PACK和系统集成合资项目开工仪式在龙净智慧环保产业园举行。该项目由蜂巢能源和龙净环保共同出资建设,采用了目前新能源行业内最先进的模组PACK生产线,能够兼容目前市面主流储能电芯型号,智能化程度高,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
据悉,该项目一期2GWh储能PACK集成生产项目建设投资约5亿元,后续将适时启动第二期3GWh储能模组PACK生产项目的投资建设。目前,蜂巢能源将已经初步成型的生态链命名为蜂窝生态,基于“储能+”的战略规划,蜂巢能源将继续开发储能+发电、储能+电网、储能+工商业等有竞争力的方案。此前,公司透露2023年将量产325Ah短刀储能电池。
电池中国还注意到,近日我国首个兆瓦级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内蒙古成功试运行,即将投入商用。这个项目也刷新了该技术全球最大容量纪录。该示范项目共安装了34台我国自主研发的“容和一号”电池堆和4组储罐组成的储能系统,利用电解液中的铁离子和铬离子的化学特性把电能储存起来,可以储存6000千瓦时电量。
除了投资项目外,近期不少企业收获了储能订单。近日,中国铁塔上海分公司发布2023年智能锂电池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预计采购12000组100AH智能锂电池,预算8814万元(含税)。此外,南都电源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的中标通知书,南都电源中标国家电投南都(鄂州)50MW/100MWh集中式储能项目,中标金额约1.39亿元。
从技术路线上来看,业内人士指出,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10年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功率密度提升约50%,目前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同时,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发展迅速。新型储能行业整体处于从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的阶段,并逐步形成产业化体系。
在政策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据业内统计,2021年至今全国各级政府出台储能相关政策数百项。其中,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开发建设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初步建立了全国新型储能行业管理体系,统筹推动全国新型储能试点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拟提交“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等提案。曾毓群建议,首先要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碳中和”浪潮席卷下,储能赛道的确定性极大提升。过去的几年,储能行业投资持续火热。
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指出,在全球范围内,建成已投运的长时储能项目价值已超过300亿美元。从2019年至今,全球长时储能项目已经吸引了580亿美元的投资,这些项目如果全部投建完成,全球长时储能装机总量预计将新增5700万千瓦,相当于2022年全球长时储能总装机的3倍左右。
“我国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以形成万亿大市场。从技术层面看,储能电站容量突破了100MW(兆瓦)级,向GW(吉瓦)级衍化,说明规模越来越大。”某行业内公司负责人表示,储能行业的公司越来越多、储能投资非常活跃,说明全社会对储能寄予厚望,对储能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