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字头落户!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在东营揭牌成立
来源:闪电新闻 | 2023-05-11 22:22:29


(相关资料图)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1日讯 5月9日—1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东营市人民政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河三角洲国家农高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在东营召开。科学技术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0多名院士专家分享盐碱地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会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国家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这一国字头创新研发机构正式落户东营。这一中心启动建设对加强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了解,国家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位于我国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山东省政府和中国农科院为组织单位,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山东盐碱地农业公司和山东省农科院为牵头建设单位,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18家国内盐碱地农业领域创新能力强、科研基础雄厚、产业化成效显著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单位共建,涵盖了国内盐碱地科技创新全部领域,形成盐碱地保护和综合利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针对适生作物品种少、盐碱耕地质量低、生产效率不高、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中心聚焦盐碱地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和盐碱地生态化利用三大关键领域,设立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盐碱地适生作物种质资源创制与高效育种、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盐碱地绿色低碳与生态强化、标准化高效智慧种养、盐碱地特色农产品功能化开发等七大重点研究方向。

在空间布局上,针对全国盐碱地类型多样和资源禀赋差异大等特点,中心按照盐碱地类型及地域分布情况,构建“1+3+16”的空间布局。“1”,就是在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建立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总部,负责核心研发、系统集成、综合协调和创新服务等工作。“3”,就是按照不同类型盐碱地区,设立东北苏打盐碱地、西北干旱半干旱盐碱地、华北插花盐碱地3个分中心,开展区域性应用研发、模式打造和专业化服务工作。“16”,就是在大庆、银川、巴彦淖尔、石河子、德州、东营、盐城、喀什等地布局建设16个技术集成应用综合试验站,以我国典型盐碱区为主要监测对象,重点开展盐碱地土壤、植被、地下水和气候等长期定位观测与区域特色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为盐碱地治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据介绍,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23年—2025年,突破一批盐碱地生物育种关键核心问题,培育耐盐3‰~6‰的粮油、饲草、特种经济作物新品种(系)80个以上,耐盐碱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实现我国盐碱地主要农作物的品种更新换代,带动1300万亩盐碱耕地质量普遍提升1~2个等级,单位面积综合产能提高25%以上。第二阶段是2026年—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制约盐碱地保护和利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得到解决,孵化出一批科技型企业,第三阶段是2031年以后,在我国不同盐碱类型区基本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盐碱地综合生态高效利用模式,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的作用得到科学合理发挥。

闪电新闻记者 苏发东 周帅 陈海涛 东营报道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