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发展传感器产业有哪些核心竞争力?三条特色产业链
来源:河南商报 | 2022-08-25 08:12:08

8月23日,2022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落幕。而位于郑州高新区红松路和化工路交叉口的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简称“传感谷”)正拔地而起,首期项目已落地,依托传感谷,郑州的传感器产业的精彩将一直延续。

规划中未来被作为中原乃至世界传感器产业“硅谷”的传感谷,建设进度如何,能否担起重任?大会期间,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了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总经理刘鹏。

2025年全部建成可容纳300至500家企业

顶端新闻:传感谷的建设进程如何?

刘鹏:这里其实是在一个火电厂的原址上建起来的,2020年我们将火电厂项目关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最终的目的是打造“中原硅谷”。

我们希望能够围绕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推动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吸引省内甚至国内国际的传感器企业将总部或者研发中心聚合到这里。

整个传感谷的项目投资60亿元,占地337亩,建设周期5年。2021年启动建设,2025年竣工建成之后是近90万平方米的一个产城融合综合体,可容纳300至500家企业,大概3万人就业。

建设线上商城未来实现传感器“网购自由”

顶端新闻:传感谷对于郑州发展传感器产业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刘鹏:传感器龙头企业歌尔股份,每年研发投入16亿元,大概占它收入的6.6%,而我们省内的龙头企业汉威科技每年研发投入一个多亿,也占到其总营收大约6%,可以看到,由于它们体量上的差异,即使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很难通过自身的研发投入带动很多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政府主导,收集多个企业的共性需求,量身打造一个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重资产平台。

此外,供应链方面,目前企业传感器的需求比较散,采购量不大,需要定制化,很难找到供应商。我们目前做了行业首个,也是最大的线上商城,涵盖了17000多SKU。在这个线上平台商城,企业可以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传感器,线上下单就会有一些供应商量身定做产品,这样企业在前期能降低生产成本。

资本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基金帮助企业从天使轮、A轮走到B轮,企业可以在有造血能力的时候再推到资本面前,解决传感器企业难受到投资人关注的问题。

苏沪等区域的传感器园区,因何领跑全国

顶端新闻:2022传感器大会发布了2022年智能传感器十大园区报告,郑州高新区排名全国第四,苏州工业园、上海嘉定区、无锡高新区名列前茅,它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刘鹏:像苏州、上海在创新能力上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MEMS(微机电系统)制造中要用到纳米技术,苏州有纳米城,早期发展纳米技术就配套有MEMS的中试线。

此外,苏州的整个产业链配套是比较成熟的。整个长三角是城市群在发展,上海做设计,苏州做制造,无锡做封装测试,加上交通方便,就会越来越吸引回国创业的优秀企业。

上海则背靠非常顶端的研发资源,而且上海的汽车产业很发达,汽车是传感器很大的一个应用场景,未来自动驾驶中视觉传感一定是非常核心的。

珠三角现在也有几个不错的平台,像广州黄埔区有粤芯、奥松,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多条产品线的发展,并且也在搭建核心的MEMS中试平台。广东的核心优势在于应用市场的规模非常大,因为消费电子市场在那儿,消费电子是传感器非常庞大的应用市场。

三条特色产业链,是郑州的“秘密武器”

顶端新闻:郑州发展传感器产业有哪些核心竞争力?

刘鹏:最核心的是整个产业链生态平台的打造。

双创基地、中试基地、企业总部等这些都不是唯一的,但是能有机地把这些整合在一起,尤其是以市场化的行为开放给企业的模式,是更重要的。

郑州传感谷就正在打造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把政府、企业、高校等所有角色都放到一个平台,目前这在全国是非常难得的,能够涵盖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和金融链。

此外,传感谷围绕的三个产业链也是非常具有郑州特色的。

首先是环境传感器,环境传感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此外,食品加工、养殖种植等都需要用到环境传感器。

形成特色以后要扩大规模,此时,汽车传感器和智能终端传感器将发挥重要的产业支撑作用。

汽车产业是河南省发展的重点产业,在未来新一代智能汽车的替换过程中,所需要的传感器数量将比传统汽车有10倍的增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吸引的作用,招引的汽车产业越多,做汽车传感器的企业也会越多。

智能终端方面,河南是人口大省,未来将会诞生大量能够适应智能流水线的产业工人,这也将吸引全国的企业来到河南,迅速做大规模。

郑州发展传感器产业,有三方面建议

顶端新闻:对郑州传感器产业的未来,您怎么看?传感谷要成为承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集聚区,还要如何提升?

刘鹏:首先是要有坚定的产业政策。

传感器的细分领域比较多,而且产品需求是小批量多批次的,也就是说这类企业的发展需要十年磨一剑。所以对企业来说,需要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这对人才招募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此外,我觉得我们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速度可能还需要提高。因为这个平台的建设周期很长,在建设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企业被合肥、武汉、成都等地吸引,因此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要。

第三还需要优化营商环境。比如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一些市场上存在的恶性竞争还需要引导和加强管控,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郑州这两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一些协同发展上,比如科技和产业,包括和高校的联动机制上,还可以创新。另外政企合作模式也可以创新,比如政府建资产平台,交由市场化团队运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郝瑞铃/文孔昊/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