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APP重复建设成负担被吐槽 “瘦身”迫在眉睫
来源:每日商报 | 2021-12-28 09:58:37

昨日,又有一款银行APP正式和人们说再见了。12月24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龙支付app(个人版)于12月27日从各大应用商店下线,相关功能不再更新,各项服务也将逐步关停。其实,今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终止了旗下的个别APP的服务,比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业内人士称银行APP缩减的背后,是对APP的优化举措,也是其经营重心开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龙支付APP下线 各项服务将逐步关停

12月24日,建设银行龙支付APP发布一则《关于龙支付APP(个人版)迁移的公告》称,龙支付APP于12月27日从各大应用商店下线,龙支付APP将无法下载,相关功能不再更新。后续会逐步关停各项服务,龙支付APP将无法注册、登录及使用。

对于龙支付APP下线,建行相关人员表示是对APP进行了整合。建行的公告也表示,龙支付所有功能、权益、场景可通过中国建设银行APP和建行生活APP中的龙支付模块继续使用。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1月,建设银行正式宣布推出龙支付。龙支付是建设银行推出的统一支付品牌,整合了现有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全系列产品,具备建行钱包、建行二维码、全卡付、龙卡云闪付、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龙商户等八大功能。有消息称,建行这一轮APP整合是为了加码推广建行生活APP,近期该行就在海口、厦门、福州等多地上线服务,并举办了相关推广活动。

银行APP重复建设成负担

“兜里的银行卡越来越少,手机银行的APP越来越多”“银行APP设计太复杂了,一点也不人性化,需要的功能找不到入口,界面一点都不显眼”“体验不好,登录先看广告,理财产品霸屏,红点消息骚扰”……使用率不高,体验感不好令消费者对银行APP颇有怨言。王小姐手机上银行方面的APP有十多个,除了常用的APP,大多数都是休眠状态,“打开次数不多,但没有又不方便。”信用卡类、贷款类、生活服务类、支付类等各类银行APP被网友们戏称为鸡肋式APP,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移动APP曾是各家银行争夺客户的流量入口,作为标配的APP最初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而存在,“指尖上的便捷”如今却有向负担转变的趋势。记者梳理发现,在18家银行开发的170款APP中,单家银行开发量最大的为36款,占全部APP数量21%。按平均数来算,每家银行平均拥有超过9款;按个例来算,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是APP开发的“排头兵”(即开发10款及10款以上),占了银行总数的22.22%,即便是拥有APP数最少的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也有3款。

而事实上,APP越多被吐槽越多。同一银行旗下的各APP之间细分边界不明朗,功能有重叠是被吐槽最多的一方面。银行开发APP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的需求,而后似乎偏离了初衷,为了开发APP而去开发APP,数量众多,重复建设对于用户来说已然是种负担。

多家银行APP“瘦身”还将持续进行

实际上,银行APP的“瘦身”节奏早就开始了。

平安银行在2017年将原“口袋银行”APP、“平安信用卡”APP和直销银行APP“橙子银行”进行整合,完成“口袋银行”APP的4.0版本升级。

去年,光大银行把自家的直销银行和手机银行的APP进行整合,把所有的功能和服务都迁移在手机银行上。

今年也有几家银行对旗下的手机APP做“减法”。10月11日,兴业银行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将迁移至兴业管家APP;11月1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并于12月22日起,邮储生活APP全部服务就逐步停止;12月18日,广发银行也停止广发直销银行APP服务。

而此次建设银行对旗下APP的缩减整合,并非简单迁移,而是在业务升级之后的精细化运作,谋求平台化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便利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提高用户体验。业内人士指出,在金融线上APP中嵌入更多生活内容,加强用户黏性,是商业银行发展线上业务的一种全新模式,“将金融、生活服务整合到一起,设计要尽量简便,并通过营销渠道做一些宣传投放,培养用户使用银行APP的习惯。”

银行APP“瘦身”只是开始,还将持续进行。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手机银行APP整合是一个趋势,银行内部将加速流量端口的统一经营,将品牌、内容、大财富管理等充分整合,驱动内容智能化、个性化,成为赋能各产品增长的“武器”。毕竟,银行开发APP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客户至上,是贯穿银行服务始终的宗旨。”((记者 叶晓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