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新股频繁遭遇破发,究其根本,定价过高或是“元凶”。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打新“躺赢”时代或已成为过去时,聚焦上市公司基本面和价值本源,才有望在资本市场上获取超额收益;而对于参与定价的机构投资者而言,他们肩负着稳定资本市场、挖掘公司价值的重要责任,合理的新股发行定价,也是检验其定价能力的试金石。
本栏目聚焦拟上市新股的价值分析,并尝试从行业趋势、竞争赛道、盈利能力等方面挖掘企业的AB面,对新股的合理化估值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给投资者更多元的视角和启发。
近几年,芯片行业国产替代进程如火如荼,其中模拟芯片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领域。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模拟芯片都受到极大关注——模拟芯片龙头圣邦股份自2019年以来股价最高上涨超10倍;思瑞浦、芯海科技、芯朋微等厂商纷纷上市,好不热闹;一级市场同样热火朝天——今年9月29日华为投资平台哈勃投资刚投资了模拟芯片企业美芯晟……
在这场国产替代大潮众多的弄潮儿中,纳芯微就是其中之一。
纳芯微主要产品是信号链芯片,它是模拟芯片两大类别之一(另一大类是电源管理芯片)。相比CPU、GPU等大芯片,模拟芯片具有开发投入少、试错成本低等特点,一旦国产替代风起,便能迅速成长。目前国产替代就是国内模拟芯片成长的最大逻辑,纳芯微也明显受益于此,但我们发现公司当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失去“第一大客户”,
公司凭啥营收暴增?
招股说明书显示,客户A对纳芯微意义重大。2019年公司是通过亚美斯通和安富利香港向客户A供货,两者总销售收入2716.76万元。由于交易规模扩大,2020年1月公司正式成为客户A的直接供应商,当年对它的销售收入是4206.06万元。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两年客户A一直都是纳芯微的第一大客户。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纳芯微表示,由于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客户A自2020年第四季度起已暂停向公司下达新订单。2021年上半年公司前5大客户中居然没有了客户A的身影。
失去了第一大客户,公司营收非但没有下滑,反而出现了快速增长。招股说明书显示,营收的主要贡献者是原第二大客户南京基尔诺:公司对南京基尔诺的销售收入从2020年的2406.97万暴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4674.15万——半年时间5倍以上的销售增长,简直魔幻。南京基尔诺占公司上半年总营收的43.08%,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约1.2亿的营收增长,公司上半年营业将比招股说明书中下降约35%。
招股说明书显示,南京基尔诺是前五大客户中惟一的经销商,但未对这位重量级客户做过多说明。即使监管机构同样存有疑问,公司也没单独解释过南京基尔诺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下游经销商客户,远比直接的目标客户“可操作性”大很多。
由于模拟芯片下游客户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突然更换供应商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南京基尔诺遽然增加的大量需求,难用常理解释。
成本上升,产品却连续降价,
纳芯微两头受气
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产品单价近三年均有下降:信号感知芯片2019年、2020年和今年上半年变动分别为-7.11%、-2.24%、-13.06%;隔离与接口芯片单价变动分别为11.45%、-26.76%、-24.84%;驱动与采样芯片今年上半年降价16.56%。纳芯微给出的解释都是出货量增加,单价降低,意思是薄利多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号链芯片国际巨头亚德诺(ADI)今年分别于4月7日和11月1日发布涨价通知,主要理由是原材料、芯片制造成本的不断上升。需要注意的是,ADI是IDM厂商,比Fabless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也就是说如果从成本考虑,纳芯微更应该涨价而不是降价。
同样产品,价格一升一降是市场地位的体现。
纳芯微创始团队及管理层大多有ADI的工作经历,并且ADI也以信号链芯片见长,所以二者有一定可比性。2020年ADI模拟芯片收入60亿美元,而纳芯微只有2.4亿人民币;ADI产品4万多款,纳芯微只有800余款。相形之下,纳芯微现在太小了,在行业中话语权较弱也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如此,纳芯微等一众国产模拟芯片厂商还是具备生存空间。因为模拟芯片品类多,应用领域广,客户众多,所以只要专注于某些细分品类,做好产品和服务还是能够生存下来的。目前的行业格局是“国际大厂拥有着非常多的产品种类,国内有着不同细分产品的公司”,这每一个细分产品都有不小的市场空间。中美贸易摩擦警醒国内客户注重供应链安全,而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只有12%,这就为国产模拟芯片厂商带来了机遇。
同行对比,纳芯微与圣邦股份、思瑞浦差距较大
选取圣邦股份、思瑞浦和芯海科技作为可比公司。圣邦股份既有电源管理芯片也有信号链芯片,但以电源管理芯片为主;思瑞浦主要产品是信号链芯片,虽然在向电源管理芯片扩展,但规模还很小;芯海科技主要产品为信号链芯片和MCU芯片。三者都有信号链芯片,跟纳芯微可比性较强。
表1 同业可比公司研发情况
从以上比较项目来看,纳芯微与圣邦股份、思瑞浦的差距不小。这里强调一下,纳芯微的收入水平虽然与思瑞浦有点接近,但不管是研发投入还是研发人员数量,两者差距较大。如果考虑到是单一客户(还是经销商)需求的可疑大幅增长,这种差距便可以解释了。
众所周知,研发人员相当于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模拟芯片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同样是研发实力,研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这是由模拟芯片的行业特征决定的。与数字集成电路更为依靠EDA等设计工具不同,模拟集成电路更加依靠研发工程师的经验积累。人才就是行业的壁垒,平均学习曲线10-15年,因此研发人员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显示一个模拟芯片公司的实力。
正是因为研发人员的重要性,模拟芯片公司往往愿意用股权激励留住相关人员。比如思瑞浦2021年一季报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因为一季度有高达2911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占到了当期净利润的94%左右。相比之下,纳芯微接下来股份支付费用要少很多,最高是2022年的765.43万,相比今年前三季度预期净利润1.4亿-1.6亿来说,影响很小。
综上所述,不管是纳芯微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数量,甚至是股份支付费用,都与可疑的经销商暴增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也显示出公司与已上市同行业公司科技实力差距较大。
估值探究
可比公司选取上述三家公司,分别用PE、PB、PS三种相对估值法对纳芯微进行估值。其中股价和市值均采用11月4日盘后数据,净利润、净资产、销售额均采用半年报数据,因为是进行比值计算,所以不影响计算结果。
三种估值方法所得结果分别为276.77亿、110亿、287.73亿,因为公司还未上市,所以净资产比可比公司明显较小,以致用PB估值所得结果也较小。用PE和PS所得结果较为接近,基本符合行业估值水平。
但考虑到原第一大客户完全消失,新第一大客户的经销商属性,及可疑的营收暴增,我们对纳芯微不予估值。
表2 同业可比公司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