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氢能谷:未来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来源:文汇报 | 2021-08-18 10:00:37

临港新片区即将迎来挂牌两周年,在昨天举行的创新产业体系介绍推介活动上,临港新片区首次明确将氢能列入“未来产业”,“十四五”时期将建设“国际氢能谷”,计划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为此,临港新片区将在氢能动力、绿氢系统配套、制度创新、示范应用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

记者了解到,临港新片区目前已初步形成电堆、双极板、膜电极、发动机系统、储氢瓶、检验检测等具有自主可控的氢能产业链。不久的将来,你就将看到一辆辆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穿行于大街小巷,车上看不到排气管的“黑尾巴”,排出的是水;汽车动力不足时,路边的加氢站便能及时提供“养料”……

研发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从临港新片区主城区沿着新建成的两港大道快速化高架,很快就能到达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以燃料电池合作为切入点,这里正在进行氢能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打造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的合作平台。

16年前,尽管燃料电池的产业价值还不明朗,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薄板结构制造研究所就开始了双极板研发。经过持续数年的基础研究,他们提出双极板“间隔连通—错位密封”新原理,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这一结构设计被称为金属双极板的“中国方案”。

膜电极也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膜电极的电化学反应需要以铂为催化剂,铂俗称白金,价格高昂。为降低铂载量,上海交大燃料电池研究所所长章俊良带领团队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适合车用工况的合金催化剂,铂载量较传统的铂碳催化剂大幅减少。

在上海交大与临港新片区通力合作下,以金属双极板为特色的治臻新能源装备、以膜电极为核心的唐锋能源在临港落地。而以电堆为主导的氢晨新能源也应运而生,氢晨将国产双极板和膜电极组装成燃料电池电堆,把绿色理念和高端技术融入产品的设计研发中,实现了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的同步输出。

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

接待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访客,对接加氢站最新建设进展,加紧氢能燃料电堆的研发……园区内,氢晨总经理易培云一刻都不得闲。

氢晨去年发布了车规级h2150f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这款电堆的峰值功率达150千瓦,功率密度为3.5千瓦/升,已通过全部车用设计验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百千瓦级大功率电堆由1700余个零件串联层叠装配而成,零件材料的强度、硬度,尺寸的精度以及各项工艺参数组成了海量数据。如何利用工业大数据提升电堆制造水平和工厂运行效率,曾经是氢晨大批量推广应用的关键瓶颈。

如今,氢晨自动化生产线的一次合格率已超过90%,这一国际上也少见的高成功率,秘诀在于双极板和膜电极的绝佳匹配。在新片区上海市智能制造功能型平台的支持下,生产线基本实现了物流、控制流、数据流“三流合一”。“每个部件都有二维码,扫描后即可知道它的编号和各项参数。”功能型平台院长习俊通介绍。

氢晨的产品因为高性能、高一致性、高集成度受到市场的青睐,装备这一产品的大运氢燃料重卡已用于雄安新区的运输工作,保障工程建设物料需求。而不久的将来,临港新片区的中运量公交、东海大桥上运行的集卡也有望使用临港产的氢燃料电池。

“2014年,丰田推出Mirai时,国产车规级燃料电池与日本还有很大差距。而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氢晨产能已达到年产1万台,易培云希望在临港新片区多方资源的叠加之下,氢能产业能够蓬勃发展。

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临港新片区首座加氢站——平霄路油氢合建站已于近期开工建设,并计划在10月建成投用。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雪枫透露,平霄路油氢合建站建成后,将为临港中运量T6线公交车提供氢能保障,同时满足氢燃料物流车辆的加氢需要。

随着中石油等央企巨头的加入,新片区的氢能产业布局已初见雏形。目前,中石油、上海交大、临港集团、申能集团、临港城投、中车交通等已在临港注册了一批围绕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氢能企业,涵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等各个环节。其中,申能集团提供氢气的生产、运输和存储,为氢能利用提供基础设施;中车和临港交通在临港范围内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氢晨代表氢能利用的前沿技术与核心产品。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是氢能的全产业链合作,有助于打通上下游、形成国内国际市场良性循环。

而多家企业所在的中日(上海)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一期已基本建设完成,二期工程于下半年施工建设,规划10栋标准厂房、7栋氢能源厂房。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徐继伟表示,园区将发挥万象、中车数轨等新能源整车企业的供应链潜力,把氢能零部件企业与氢能整车“串起来”,搭建“临港造”氢燃料汽车产业链“朋友圈”,让新产品、新技术、新企业搭上整车供应链的“高铁”,同时,帮助零部件企业尽快降低产品成本、促进样机成熟、验证技术参数。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副处长陆瑜介绍,新片区将积极抢抓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百站、千亿、万辆”的机遇,计划在临港新片区内推广1500辆氢燃料汽车,建设8座加氢站,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