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侵袭下,每当有实体书店关门歇业,都能引发大众一声嗟叹。12月20日深夜,郑州城市之光公众号发文:“城市之光长椿路店,2021年11月30日,熄灯、结业、落幕。”
分店闭店,总店改为“书酒馆”
长椿路店闭店的决定,其实是在11月25日做的,这家在郑州高新区存活了近四年的书店,终究抵挡不住疫情的侵袭,终结于2021年这个不算寒冷的冬天。
创始人张小开带着几位员工,花了挺长时间才将750平方米空间内的物品拆装进车,搬家公司的师傅对这样的架势习以为常,最近这两年,“每个月都得帮人搬好几趟”。
数堆杂物被运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桃源路的城市之光总店,板材和曾经用来装饰的相框等物品,成堆摆放在店内一楼一处曾经是小酒吧的杂物间;沙发等大物件,有秩序地挤在二楼大片的区域内,一楼门头“城市之光”的名称仍在,只不过旁边的小字变成了“书酒馆”。
这是张小开对郑州城市之光书店在当下环境中的最新定位:有书、有酒、有咖啡。
郑州城市之光桃源路店成立于2006年3月,成立伊始就有书和咖啡,近16年间,张小开开书店的初衷未变:“我想在这个空间内建立一个交汇场所。”
张小开口中的交汇场所,是希望在城市之光的人,通过阅读和思维的共享,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关联,“毕竟谁都能网络购书,也不一定要在书店进行阅读”。
酒是后来加入的。酒和咖啡除了作为来书店产生“交汇”时的佐料,也是张小开并不掩饰的赚钱通道。
早些年,他将“入座看书需消费”的概念带到店中,多数人不理解,但只靠卖书并不能维持书店的运营,后来他将“落座请消费,感谢您对独立书店的理解和支持”标牌放置在楼梯口显眼处后,才为消费者培养了这样的消费习惯,毕竟卖书不挣钱。“我已经两年没有进书了。”他说。
店内曾每月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可想当年的盛况
独立书店的关停,已不是近些年的新鲜事,许知远的连锁书店“单向空间”,在2020年初疫情突发时,就在公众号上面向公众发布求助信:“书店撑不住了,单向空间希望以众筹的形式征集书店资金,保证书店的持续运营。”
网红书店言几又,也在上月因拖欠员工工资登上热搜,全国部分店也先后关闭。
不可否认疫情给实体书店带来的压力,可在张小开看来,实体书店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死”了,网络购书平台加大书籍的打折力度,破坏了中国图书市场的价格生态,实体书店书籍越来越贵,对比实体书店的少量折扣,读者更愿意在网络平台购买。
疫情冲击下,各种形式的实体店相继闭店,可书店的闭店,总能引发大家聚集性的关注。
“书店闭店与精神相关。”张小开对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说,独立书店像一种精神伫立在远处,也是很多人认为一个城市中必须要有的部分。“很多人还是有阅读需求的,哪怕他不来书店买书,但在独立书店的空间内,产生了很多精神世界的美好回忆。”
张小开打开一份最近整理好的《城市之光长椿路店2018年文化活动一览表》,店内每月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画展、读书会、学术论坛、专家公开课、纪录片交流会、签售会、品酒会、歌唱趴……内容十分丰富,参加的人数也从十几人到一两百人不等,“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思想的交流是弥足珍贵的,特别是有一帮从各地汇集过来的陌生人,这种交汇是多么巧妙”。
十六年总店依旧营业,维持多久难以预见
城市之光长椿路店和桃源路总店,都位于大学旁。位置,是长椿路店最终闭店的原因之一。“那家店面的设计、定位和消费习惯,还是不太适合学生群体。”
尤拓(化名)是郑州大学的毕业生,2018年长椿路店开业后,他被店内高大上的装修风格吸引,“店内还有胶囊空间,城市书房的概念很风靡。”
长椿路店还吸引了不少人从郑东新区花费一个多小时车程赶来参加活动,张小开偶尔也会想,“如果这家店当初开在郑东新区,或许能扛过疫情。”
从2006年桃源路总店正式营业开始,张小开身边就积累了一帮城市之光的粉丝,可以说,城市之光的发展伴随着这一个群体的成长,他眼看着这群青春灿烂的高中生、大学生走出校园,成立自己的家庭,张小开固执地守护着桃源路总店这根“独苗”,这是他的一生挚爱。
“我最讨厌人家说情怀。”张小开说,“城市之光是我喜欢做的一件事,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也一样。”
独立书店不好做,去年疫情时,张小开也做出了自救的尝试,哪怕他知道这样折腾,收获的也仅是杯水车薪,“那会儿卖卤味,其实项目也很不错,我也想过,如果能成形,也是对书店运营的一种补充”。
然而,销售和运营中的困难也显而易见,最终,卤味只卖了一两个月,刨去成本,也仅有几万元的收入,“可这连桃源路店一个月的成本都远远不够。”
桃源路总店还能维持多久?张小开自己也没有预期,他说,开书店是他“只会做”和“喜欢做”的事,“不做美好幻想,但也会做好当下的努力尝试。”(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张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