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亭的读音是máo tíng。原词出自于唐代诗人常建的《宿王昌龄隐居》。
原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茅亭的含义是什么:
1、茅亭是用茅草搭建的凉亭,也称草亭。一般用来让商家在内卖茶水或者和供过路人歇息,被奉为亭之鼻祖。
2、中国茅亭起源甚早,可从建筑和语汇两方面加以说明。先秦时期,作为建筑的亭先行出现,可上溯至商周时期。 而作为语汇意义上的“亭”字,出现稍晚。据考古发最早的“亭”字,是在先秦时期。所谓亭,民所安定也。现,《说文解字》日:“亭,亭有楼,从高省,从丁声。“《园冶》”《释名》云:亭者,停也,所停集也”。 《营造法原》日:“亭为停息凭眺之所。三书随时代之变迁,对亭的理解各有侧重。古人称亭为“亭戍”《韩非子.内储说上》“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亭侯”,均可见其作为边防要地和岗哨的军事性质。《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说明秦汉时期亭是处于乡里之间的基层行政单位。这时的亭已兼具提供旅客食宿的功用,是后来路旁、园林或风景名胜亭停息与游赏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