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即将商用 中航西飞(000768)为军用大中型飞机唯一平台
来源:金融投资报 | 2022-08-08 09:04:58

可以看到,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 座,航程 4075-5555公里。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据中国商飞市场预测,未来二十年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将以平均每年3.9%的速度递增,中国航空旅客周转量将以平均每年5.7%的速度增长,预计将有约41429架新飞机交付,中国的航空公司将接收其中的9084架新机,市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

预计到2040年,中国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将从现在的20%增长到22%,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虽然全球航空制造业和供应链饱受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等因素的巨大冲击,但不改长期向好、极具韧性、温和复苏的基本态势,特别是依托国内巨大的民航运输市场带来的机队更新替代刚需,以C919为代表的大飞机将带动一条蕴含巨大投资价值的产业链、构建全新的增长曲线。

整机制造:

中航西飞(000768)

公司此前公告将关联交易存款限额由140亿上调至750亿,预示后续有望收获大额合同负债、重要产品放量在即。本次关联交易存款限额上调幅度达610亿,我们测算,若预收款占合同订单的50%,未来公司在此前基础上有可能增加的合同的上限可能近1200亿元。浙商证券指出,公司2022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首先大订单或涉及产品价格调整,公司毛利率将提,其次费用将显著减少,最后全年预付款到位后利息收入将增加。公司为军用大中型飞机唯一平台,未来产销规模高增长确定性强运输机:运20放量尚处开始阶段,可改型生产系列化特种飞机;轰炸机:轰6为当前唯一轰炸机,下一代战轰预计量价齐高;特种飞机:信息化战争、体系化作战趋势下特种飞机需求旺盛;民机:未来20年民机机体零部件市场规模约2.4万亿,年均1200亿,复合增速7%。公司在ARJ21、C919两款主力机型中制造量占比在50%以上。整体来看,公司高度确定性、未来几年将受益于国企改革利润率弹性大。

中航沈飞(600760)

公司是国内双发重型歼击机龙头企业,深度受益于战略空军和远洋海军的建军方略;双发重歼对地对海攻击力强,担负着扩大毁伤效果的作用,是国内军机方阵的主体组成部分,公司当前处于4代飞机放量在即的二次放量拐点期。东吴证券指出,公司不仅为空军提供重型军机,同时也是国内唯一舰载固定翼飞机制造平台。受益于海军航母建设规划,随着8万吨福建号电磁弹射航母的下水,下一步有望提升到10万吨级,单艘航母舰载飞机数量有望达到80架。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以及越来越多的全球利益,预测需要6-8个航母战斗群,未来远洋海军建设将有效拉动公司的舰载飞机需求。公司前期实施股权激励取得明显效果,净利润率得到显著提高,在新的装备定价体制的牵引和持续的股权激励工具下,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随着军方对于各型号实施大单采购,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下行,有效对冲了不同批次定价的调整,使得配套产业链也得到提质增效,在后续批次需求和军贸增量需求中,将具备更强的综合竞争力。

发动机:

航发动力(600893)

公司是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唯一的整机总装龙头上市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航空发动机与军机数量比例不等,有单发和双发,存在倍率关系的弹性,公司充分受益于十四五各类主战机型快速放量,具备高成长性。同时公司产品技术成熟度有望不断提升,从而带来毛利率的恢复上升;国资委曾多次表态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等改革,若公司推进股权激励,也有望助力利润率水平提升。东吴证券指出,由于航空发动机有寿命限制且容易损伤,还要有一定比例的备货便于随时更换。现有量产主力发动机除了装备新战机,对于数量庞大的在役存量机型。随着原有进口俄制发动机寿命到期,也将逐渐实施替换。同时,新型航发进展较快,公司产品谱系有望不断拓展,新型号有望在十四五末期进入小批低速生产,十五五将进一步提速贡献业绩。未来我国有望成为全球商用飞机需求量最大的航空市场,中长期看,CJ-1000以及军民两用燃气轮机具有更大市场空间,有望在未来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弹性空间。

机载电子

中航电子(600372)

公司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多年来为国内外众多航空主机厂所及其他军工产品平台提供配套系统级产品,其产品谱系覆盖飞行控制系统、惯性导航系统、飞行航姿系统等技术领域,也拓展非航空防务及高端制造业。中航机电是航空工业旗下航空机电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承担航空机电产品的市场开拓、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维修保障的全价值链管理,为航空装备提供专业配套系统产品,致力于为防务和民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华鑫证券指出,公司拟以发行A股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重组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发展趋势,响应航空工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我国机载系统的整体研制水平和综合实力。公司作为存续公司将整合吸收合并双方资源,优化航空工业机载板块的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应,实现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存续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机载产业,在协同发展、产业拓展上实现新跨越,支撑航空事业健康发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