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抢装数据亮眼 福莱特(601865)加速实施扩产战略
来源:金融投资报 | 2022-03-28 08:08:19

本周有关部门对于绿色能源的扶持力度不减。周一,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周二,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十四五”期间提高5.8个百分点,在任务安排上对水、核、风、光等非化石能源发电作出统筹安排,力争2025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

一系列的重磅政策将绿色能源再度推上风尖浪口,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绿色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变迁。有市场人士指出,我国在未来“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实体产业结构变迁将显著加快,相关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成长空间巨大,建议关注行业景气度高,市场关注大的光伏、风电、氢能等板块机会。

A光伏行业抢装数据亮眼

2022年前两个月装机数据和组件出口数据表现亮眼。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2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581万千瓦,同比增长22.7%,新增装机容量1086万千瓦,同比增长2.34倍。2022年1-2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累计出口467.3亿元,同比增110%。

在行业高景气背景下,光伏产业链头部企业均开展大规模扩产。其中,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特变电工、旗滨集团等企业宣布签订重大投资协议或对外投资公告,拟扩大硅棒、硅片、电池、硅料、光伏玻璃等环节产能,提高中长期市场规模。中原证券分析师唐俊男指出,借助于资本市场融资优势和本身的行业地位,头部企业加速扩产,一方面能够满足清洁能源转型下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行业地位和发挥规模效应,但亦要防止盲目扩张导致阶段性供需错配盈利能力不足和资金紧张风险。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有行业人士指出,随着政策和产业链结构调整,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被激发,行业景气不断上行。建议投资者逢低关注隆基股份、中环股份、通威股份、福莱特、东方日升、先导智能、合盛硅业、阳光电源等。

潜力股精选

隆基股份(601012)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推进技术进步,HJT电池研发方面,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研究所测试公布隆基HJT电池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TOPCon电池领域,公司的两型号电池也分别取得了世界最高转换效率。同时,公司积极布局BIPV及光伏制氢业务,可望打开更多应用场景。公司多条技术路径布局新光伏电池技术,表现积极而稳健,龙头地位稳固。世纪证券指出,短期看,虽然上游硅料涨价大涨导致产业链不平衡,但公司作为垂直一体化龙头,抗压能力更强。长期看,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推进技术进步,垂直一体化战略成效显著,规模、技术、品牌优势将保障公司持续受益光伏行业的长期发展。

中环股份(002129)

公司于2019正式推出210大尺寸硅片,增大硅片尺寸后,一方面可以带来各生产环节非硅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组件功率,带来BOS成本的下降,最终实现光伏度电成本的降低。国盛证券指出,进入2021年以来,针对210 高功率组件的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210 产品市占率已达17%,且处于稳定增长态势,210硅片维持供不应求状态。公司积极扩充产能,公司晶体产出突破2万吨,年化产出超过60GW,较原计划提前两月,其中,G12单晶年化产出达到27GW/年,占比提升至45%。210硅片有望为公司今年业绩带来强力支撑。

通威股份(600438)

公司2022年1-2月实现营业收入 160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30%;实现归母净利润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650%,业绩表现亮眼。开源证券指出,截至2021年底,公司多晶硅的产能达到18万吨。2022年,随着乐山三期和包头二期投产后,到2022年年底公司产能将超过23万吨,未来公司硅料销量全球市占率从有望从2021年接近20%逐步提升至30%以上。高价格叠加高产能,多晶硅业务盈利有望保持强劲增长。在电池片方面,随着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2022年公司电池片产能有望超过50GW,在技术及产能优势下,大尺寸电池片有望成为公司业绩主要贡献点。

福莱特(601865)

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加速实施扩产战略,稳坐光伏玻璃行业第一梯队,盈利能力与拉开二三线企业较大差距。截止2021年底,公司已投产光伏玻璃产能为1.22万吨/天,位于行业第二。方正证券指出,2021年由于原材料及燃料的成本上涨和行业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光伏玻璃价格大幅下降,影响了企业盈利。但公司凭借规模化生产的降本优势、规模化采购的高议价能力优势和技术优势有效控制成本。同时出货方面,公司凭借稳定的客户资源和优越的产品竞争力推动了新增光伏玻璃产能逐步释放,大幅增加主营产品出货量,抵消了光伏玻璃价格下降的影响,在行业内取得了较好的盈利水平。(本报记者 林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