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代后期古墓出土的酒_河南发现大型商周遗墓:河南发现神秘古应国墓葬_每日观点
来源:互联网 | 2023-06-27 06:00:58

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河南商代后期古墓出土的酒,河南发现大型商周遗墓:河南发现神秘古应国墓葬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1979年的一个冬日里,一位考古人员在河南省一个叫滍阳岭的地方,得到了一件古董,这件古董是个青铜器,名为青铜簋,物有所专,这名考古人员将这件青铜簋带回了文物办公室,在经过细致的勘测后,发现上面居然刻着一段铭文:“邓公乍,应嫚毗,媵簋,其永宝用。”

而由这件青铜器,也引出了一个埋藏在历史长河中,不为人知的古老国家-古应国,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意识到在滍阳岭很可能有个与古应国有关的墓葬,可历时几年的时间,考古人员几乎翻遍了滍阳岭,但都没有找到古墓。那么古应国墓葬究竟在何处?考古队员们在挖掘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在古墓中又会有什么惊喜发现?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资料图片)

198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人员开始对河南省平顶山滍阳岭进行挖掘。虽然之前在滍阳岭这个地方已经挖出一些青铜器,但是这对于找到古墓的具体位置却没有任何的帮助。考古队员们连续勘探了好几天,都没有发现任何古墓的线索。

考古队员勘探的方式首先是通过“五花土”来辨别古墓的具体位置。什么是“五花土”,就是古人在修建墓室的时候,会将地下各层中不用颜色的土壤都挖出来,然后回填的时候这些土就会混合在一起成为五颜六色的混合土。

一般来说,“五花土”是发现墓葬所在位置的重要线索,就算是年代久远,土与土之间也不会融合在一起。但是考古队员们在滍阳岭上足足勘探了一个多月,都没有发现五花土的存在,难道古应国的墓葬并不在这里吗?

考古队员们觉得再继续勘探下去也是无用,于是就想到可以寻找河南洛阳那边的专家来协助这次挖掘工作,因为此前在河南洛阳境内发现过不少古代陵墓,河南洛阳那边的专家经验也会比较丰富。但是洛阳的考古专家来了之后也是一无所获,表示这个地方根本没有墓葬。这怎么可能呢,如果没有墓葬,怎么会出土这么多青铜器呢?

这个外援探不出,那就再请下一个外援,于是考古队又邀请了地质专家来协助,地质专家经过对当地土质的研究,表示这个地方的土质有些特殊,土块非常的坚硬,而且上下层土壤颜色区分不大,土里面的含沙量也是特别的高,所以建议考古队选用别的办法来进行探方。

既然“五花土”找不到,用普通的探铲更是不行。经研究,考古队决定用“挑探沟”的方式来勘探,“挑探沟”这种方式并不是考古界经常用到的,因为这种方式可能会对古墓或者一些遗迹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并不提倡使用,探沟与探铲不同,探铲是圆形的,而探沟有一个长方形的铁片,打入地下会形成一个长的截面。

尽管考古队使用了这个方法,但是一连好几天依然是毫无所获,就在大家准备另想他法时,一位考古工作人员的发现却让古墓的挖掘工作柳暗花明,峰回路转。那么这位考古工作人员究竟发现了什么呢?

这位工作人员手中的探沟从土里面拿出来的时候带上来了一块薄铜片,可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铜片,它的出现可是大大振奋了考古队员的心,发现了薄铜片就说明这滍阳岭下面有青铜器,有青铜器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墓室的位置所在。果不其然,随着考古工作人员的深入挖掘,一座南北长4.65米,东西宽3.1米的应国1号墓就此出现在世人的眼帘。

顺着墓壁继续向下挖,很快就挖到了青膏泥,青膏泥就是古人为了防止墓室内存放的文物腐朽而特地使用的封闭性极好的泥土。接着往下,果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以及五六百个贝壳,可别以为这些贝壳不值钱,那在当时的西周,贝壳可是代表墓主人身份的陪葬品,五六百个贝壳足以说明墓主人的地位在当时是非常崇高的,但是在这些文物上并没有发现关于墓主人的任何信息,那么这座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墓室中不仅发现了青铜器、玉器以及贝壳等,还发现了一些铜鱼,这些铜鱼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可见制作的模具也是多种多样,这都是墓主人生前地位与财富的象征。《周礼》中曾有记载,西周时期,王公贵族在出殡下葬的时候,棺罩上面会悬挂铜鱼,贝壳以及五彩的丝线。

可见在墓室中发现的这些铜鱼和贝壳都是棺罩上面悬挂的东西,那既然棺罩上面的东西都找到了,棺椁肯定就在不远处。考古队员们一鼓作气继续顺着墓壁向下挖,终于在墓室的中间发现了已经腐朽的棺椁,经过仔细清理之后,一具完整的尸骨出现了。

经过研究发现这是一具男性尸骨,身高1.82米左右,这个身高就算是放在当今社会也算是上等水平,那么在物质如此贫乏的古代西周,墓主人能有这样的身高可见他不缺吃穿,而且营养充足,养尊处优,所以他的身份肯定很贵重。

接下来在尸骨的周围发现了很多的玉器,除了尸骨的口腔里面含玉,还发现了玉琮和玉璧,要知道玉琮和玉璧在西周时期,是最重要的祭祀中所使用的礼器。

接着在墓主人的颈部还发现了有玛瑙玉佩组合而制成的项链,在古代对于玉器的使用是有严格等级要求的,玉璧玉琮等器物的组合使用只有君王诸侯以及他们的后代才可以使用,一般的贵族都是不够资格的,所以这座古墓的主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接着在墓室的另一边,考古工作人员挖掘出了五件体型庞大的青铜鼎,六件青铜簋,还有各种小的铜器铜件共计17件。根据《周礼》记载,在古代陪葬品中,青铜鼎与青铜簋的陪葬数量是有严格规定的,比如说死者是诸侯,陪葬品就是七鼎六簋,死者若是卿大夫,陪葬品就是五鼎四簋。但是这个墓主人的陪葬品很奇怪,为什么他的陪葬品是五鼎六簋呢?那么他到底是诸侯还是卿大夫呢?

专家推测这可能是与应国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古应国在西周时期位于如今的平顶山一带,而平顶山地处南北交通要塞,处于淮河的支流汝河的中上游,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是西周时期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君王对于这个位置的军事部署都是尤为的重视,所以应国在当时的地位也是比较高的,那么既然如此,墓葬中出现不合礼制的陪葬品也是可以理解的。

考古工作人员认为墓室中的五鼎六簋和玉琮玉璧都是国之重器,所以怀疑墓主人有可能是古应国的国君。

但是根据目前的挖掘情况也无法确定墓主人的真正身份,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考古工作人员在墓主人尸骨的骨盆处发现了一只长2.2厘米,宽5.7厘米的白色玉鹰,这个玉鹰做工精致,白玉中泛着青光,鹰的头顶和翅膀上有褐色的斑点,做成的模样是展翅飞翔,玉鹰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这块玉鹰后来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为什么这只玉鹰会放置在尸骨的骨盆处呢?专家认为鹰应该是应国国人所信仰的动物图腾,在甲骨文中,“应”与“鹰”是同源字,而在墓室里面发现的这只玉鹰也证明了鹰确实是应国的文化图腾,具有族徽的意义。

而且玉鹰应该是应国君王专属,相当于皇帝的玉玺,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所以这座神秘的古应国墓葬的主人就是一代应侯,但是具体是哪一代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古应国留下来的东西是少之又少,但这座墓葬至少证明了古应国是真实存在过的。

据史书记载,西周时期,武王姬发封其第四个儿子姬达为应侯,其封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宝丰东边,平顶山市区以及襄城一带,立国为应国,国都为滍阳,姬达更名为应叔,此后应叔的子孙皆以应为姓。

在西周末期,诸侯间征战不断,周王朝逐渐衰弱,应国于东周早期遭灭国,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周时期的应国从建立到灭国历经350多年。虽然应国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但是自建国以来,我们对这个三千多年前的古国却是知之甚少,如今发现了与古应国相关的文物,自然是要对其进行挖掘研究,三千多年前的古国终于在历史上的空白中慢慢走向大众的视野。

1987年,在平顶山建市30周年的时候,原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提出建议将鹰城作为平顶山市的别名,来纪念这曾经辉煌的古应国文明。自此以后平顶山便有了这个具有文化底蕴的别名—鹰城。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