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饭38年,他以乞丐身份被载入史册,还被列入世界教育辞典
来源:焚情念旧 | 2023-08-23 04:10:40

心洁自爱天山雪, 羞与群贼论功过,只闻豪杰弃官走, 不见东海大潮落。

这首《天山行》是形容大义凛然之人。关于大义凛然,我脑海里倒是有深切的体会,有一位先生,确实是大义凛然。你见过有人当乞丐要来了两三百亩地,却没有给自己使用的人吗?你见过有人乞讨几十年,只为了让其他的孩子们上得起学吗?你见过有人专注于乞讨事业,妻儿都没有,一生孤苦伶仃的人吗?他就是武训,乞丐当了38年,筹办3所义塾,让孩子们上得起学。


【资料图】

武训为什么要乞讨

武训,1838年出生于山东省武家庄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原名叫做武七。后来他的故事被广为流传,朝廷知道后给他改名为\\"武训\\",意为\\"垂训于世\\",就是让他为世人做个表率,才改了这个名字。

武训一家是很传统的农民,可以说活在大清朝的最底层。他们贫穷而又辛劳,但是在那个时代,他们这样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上进努力的人,竟是没有一个人尊敬,反而受尽了欺凌。清朝晚期统治腐败,天下大乱,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不给百姓活路。

武训这样的家庭,只能任人摆布,没钱让孩子上学,甚至连饭都是吃了上顿都不一定有下顿。家中人口又多,武训父亲的年岁也不小,长时间积劳成疾,在武训七岁时,就去世了。武训母亲年纪也不小,一个人带着好几个孩子不容易,只能靠乞讨为生。

家中的孩子们但凡年纪大一点,就早早出去做工,补贴家用。武训也是如此。武训14岁时,就多次离家做佣工。雇主虽然有文化,但是却常常欺辱这些没有文化的佣工,可以说他有文化,但是却没有品行。武训去做工的雇主,拖欠佣工工资,或是克扣工资不予重发,不仅如此,还谎称雇工们已经把三年的工资预支完了,不给雇工们发工资。

武训去争辩,反被诬赖为\\"讹赖\\",不仅如此,还被雇主暴打一顿,武训被打到口吐白沫,大病一场,不食不语。因为自己是文盲,所以才会被欺辱。正因如此,他决定行乞兴学,决心当乞丐时,他才20岁。如果说之前跟母亲曾经行乞过的生活是被动,那么现在自己决心行乞,是绝对的主动。

武训行乞办学

20岁决定行乞,21岁就开始执行这个伟大的计划。武训不仅仅是趴在地下向人们乞讨,他的足迹遍布很多地方。作为乞丐,他头发又脏又乱,一直不曾打理,衣衫褴褛,面目不洁,但是他是一个快乐的乞丐,还自己编了许多歌谣。

不仅如此,他在当乞丐的同时也去当佣工,十分快乐。他的足迹遍布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在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他自己的歌谣。

当讨得比较好的饭食或者衣物时,他就会立马把这些饭食和衣物拿去当铺当掉,或者以其他方式换钱。他自己也不奢求吃什么好东西,吃粗食,喝凉水。虽然日子过得很贫苦,至少他很快乐。不会莫名其妙挨打,也不会被冤枉。他一边这样过着,一边嘴里唱着: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

他是一个快乐的乞丐,还曾经在街上卖艺,或许你还看过今天的吃播,他那时也曾做过这样的事,吃很多奇怪的东西,换取别人的赏钱,还将自己的辫子剪掉,扮成小丑,获得别人的施舍。

武训白天去乞讨或者卖艺,晚上也勤劳快乐的做工,边唱歌边纺线: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医学院。由于家里是农民出身,在每年春忙时,他还会给那些富人家里做短工,帮助他们耕地,种植农作物。他几乎什么都做,还当过媒人,给别人说亲,但他自己还是光棍儿一个。行乞接近20年,他终于积少成多,攒够了一大笔银子。但武训风餐露宿,四处为家,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

于是他想要把这些钱寄给一个可靠的富人家帮他保管。他当时兴起的地方有一位姓杨的举人,不仅家中富贵,并且德高望重,他便去拜见杨举人。但是因为他是乞丐,所以门丁将他拦在门外。但武训并不气馁,连在杨举人门外站了两天,杨举人听闻后感动不已,忙去接见。武训把行乞新学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杨举人说了一遍,杨举人大为感动,便答应下来为他存钱,并且还要帮助他办义学。武训一生没有结婚生子,担心自己这样子会拖累妻儿,一心只扑在行乞办学上。就连杨举人要为他介绍亲事,他也拒绝了。

这些年来,武训的钱越存越多,于是他开始置办田地,还继续行乞。不仅如此,他以三分息给别人放贷租田,其实他已经不必要再行乞了,但他还是依旧坚持自己的老本行,边行乞边放贷。终于,在他拥有了230亩田,接近四千吊钱时,他觉得已经是时机办学了。于是他和杨举人合作,共花了4000余吊钱,办了第一所义学。此后,他们合作共办了三所义学。

去接穷人家的孩子上学,请最好的老师给孩子们讲习。并且自己常常去督促,老师和学生们都很尊敬他。但他一直还是靠行乞求资,并且还向清朝官绅求助。他拒绝了亲戚好友的求助,只为兴办义学。

武训的结局

武训行乞办学的事情慢慢传开,逐渐传到了地方官的耳朵里。山东巡抚知道武训行乞办学的事情后,十分感动,下令免征义学的徭役和田钱粮,并且还捐赠200两,他还向光绪帝禀报了此事,为武训奏请乐善好施匾额。清朝廷知道后,赐予他黄马褂,授予\\"文学正\\"名号。他十分出名,被忽视的人称为平民教学家。还有人称他为\\"千古第一奇丐\\"。

再后来,59岁的武训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去。师生们哭声震天,主动来被武训送行的人达到了上万人。他死后,清朝廷为他修建了许多建筑,用来纪念他,他还被列入了外国教育辞典。\\"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武训的肉体虽然已经死去,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这样的人怎么不值得尊敬呢?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