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舸
5月下旬以来,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过程,局地出现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发生烂场雨(小麦成熟收获期间出现的大范围连阴雨或暴雨天气),导致局部麦田倒伏或被淹、部分成熟小麦发芽霉变。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
(资料图)
当下,烂场雨对安徽、河南等冬麦区的影响,仍在持续。安徽麦收进度一成半,河南进度过一成。这个数据说明,两省冬麦区抢收小麦的任务依旧艰巨。烂场雨不但造成了收割延误,并且小麦如果不能在短短几天内收割完毕,就可能会烂在地里。
更令当地小麦种植户烦恼的是,多地麦收撞期,造成收割机供不应求。而且受烂场雨影响,土地尚未干透,大型机器一下去就会陷在地里,只能用小型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收割。这进一步导致了可用收割机数量有限。
也因此,安徽临泉县等地种植户苦苦等待跨区作业收割机,却因为机手实在忙不过来,造成供需关系持续紧张。
天灾成为此次麦收撞期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收割机出口大国,2022年1-10月中国收割机出口数量为2.8万台,出口金额为4343.6万美元。同时,我国对于收割机产业也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曾指出,农业联合收割机已完全满足国内需求。
这说明,从我国收割机总体产能来看,对于农业生产所需是“够用”的。但是,此次烂场雨带来的特殊情况,却让安徽、河南本地收割机无法满足农户集中需求。
也因此,面对嗷嗷待“收”的安徽、河南等地小麦种植户,仅靠本地自足显然不现实,需要加快区域协调,破解收割机“荒”。当地政府应与邻省对口部门协调,了解对方目前可用的收割机数量及分布,请求对方统筹安排就近地区收割机前往驰援。
除了获得兄弟地区支援的收割机增量外,当地政府还可发动干部民众,一起参与小麦收割,采取机械收割与人工收割并行的举措。
据农业人士介绍,一个体力正常的成人,通过手工割麦,一天大致能收割1亩地左右。以安徽临泉县为例,代收割小麦面积为160万亩,当地总人口则为164万人,如果能通过义工,或者给予一定补贴的方式,动员数万乃至更多当地干部民众参与,解决数十万亩小麦收割量并非难事。
抓住天气“窗口期”全力抢收,应当成为当地政府的重点任务之一,发动各种人力、机械资源,争取更多省外收割机快速增援,组织应急抢收服务队,为全家无劳力、缺少劳动力等困难农户提供应急抢收抢种服务,从而形成社会合力,就能为麦收提供更多支持。
从更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天灾难以避免,未来各省小麦产区还可能遭遇烂场雨等极端天气。如何更好应对此类天灾?一方面,相关产麦区政府要汲取经验,根据天气预报等信息,第一时间做好包括收割机、烘干设备等在内的资源调配,与雨水赛跑;另一方面,要推动麦田排水系统建设,如农闲时就组织农民加宽排水沟渠,提升麦田排水防涝标准。
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遭遇灾害之际,更需落实到日常农业建设中,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粮食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系统化建设,为农民种田提供稳固后盾,守牢大国粮仓,考验着各地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水平。(作者系知名媒体评论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谭洁文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