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3票房造假是怎么回事?
施建祥是《叶问3》的总制片人。当年,《叶问3》因票房造假被媒体曝光,快鹿集团陷入舆论漩涡和兑付危机,最终“爆雷”。《叶问3》票房事件,是中国电影史上典型的负面案例。
一部《叶问3》的票房好坏,直接关联了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而后《叶问3》幽灵场和买票房的事迹败露,反而影响了后续的票房走向,广电总局最终彻查此事。因《叶问3》票房未达预期,大量投资者挤兑,金鹿财行旗下产品发生兑付困难,进而导致金鹿实际关联企业快鹿非法集资案发,包括施建祥的快鹿、杨子的大银幕和发行团队皆受到了重罚和牵连。
电影票房造假有什么用?
1、制造话题增加曝光,影响舆论倾向
试想一下,当你打开各种新闻客户端还有微博论坛,出现的都是“某某影片票房突破多少亿”的新闻,你心里肯定会想“这么火爆?!我要去看看”“票房这么高,肯定很好看”。就算是很烂的影片,但是话题太多啊,大家都在说某某片子太烂了,也是有人想去一窥究竟“这片子究竟有多烂!”
2、上映前三天的票房很重要,直接影响后续排片
一般都是前三天刷票房,提高影院上座率,制造数据,让新闻有内容可写。其实就是“事件营销”,讨论的人多了,自然有人看。多雇一些水军各种微博论坛发帖,“安利”的效果可是杠杠的。前三天的票房影响整个大局,不然你见过刚开始票房很低,后面一下子变特好的电影么,好吧,除了《大圣归来》。
3、成全电影背后的资本运作
一部电影的制作成本都是千万级别、上亿级别的,背后都有投资方的资本注入,既然是投资,肯定要回报的!最开始支付宝推出的“娱乐宝”项目,其实就是一个理财项目,当时的预计收益是年化7%。拿《叶问3》来说,跟“娱乐宝”类似,采取众筹形式,根据票房情况承诺收益,票房若大于等于10亿,预期年化收益为11%,11%已经算很高很高了!银行理财的收益4%不到,大家自己体会一下!为了让投资者满意,当然得努力提高票房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