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圈将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等8条产业带
来源:河南商报 | 2022-03-10 07:50:03

经济发展,产业为基。小圈有小圈的玩法,大圈有大圈的考量。

郑州“朋友圈”扩容后,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内,产业布局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新趋势?如何布局才能使圈内各城实现协同发展,全省下好“一盘棋”?

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等8条产业带

如果说“1+4”是郑州都市圈的1.0版本,那么“1+8”就是郑州都市圈的“2.0”版本。

在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讲师林永然看来,“朋友圈”的扩大,能够使圈内各类资源超越单一城市边界,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增强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

以郑州为“C位”的都市圈将拥有更多可供协调配置的生产要素,以及更多活力四射的经济主体。这些资源,也将在更大的“舞台”集中展示,迎来发展新机遇。

根据规划,郑州都市圈将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8条产业带。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政新认为,郑州都市圈扩容后,产业链、产业带的扩展是一个必然趋势,是符合城市经济和产业经济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的,“但是至于这8条产业带是不是都能做成,还需要看它具不具备客观条件,比如便利的交通、历史交流的沿革、体制机制等,尤其是,原来所具备的产业合作基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通过梳理各地产业发展现状发现,这8条产业带,可谓条条有“绝活儿”。

要避免一开始的“项目饥渴”,全省下好“一盘棋”

尽管各城皆有产业亮点,但不少城市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相似,产业链分工存在同质化,是否会造成地区之间的发展内耗?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参事李涛在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来看,河南省在传统产业方面的布局已经趋于合理,“产业布局重叠有的时候是必要的,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经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筛选与引导,重叠的产业已经形成了错位发展与竞争,共享外部经济效益。”

李政新也认为,8条产业带能否长远发展,产业主体的选择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郑州的产业纷纷‘外溢’,其中有一类就是钢结构产业,有很多搬迁至黄河以北,例如武陟、原阳一带,事实上就是在综合考虑能源、土地、市场需求等要素后,产业主体作出的选择。”

“但在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落子布局前,一定要考虑,避免一开始各城市‘项目饥渴’,蜂拥而上。”李涛提醒,“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是单靠某一座城市或者某一条产业带就能发展起来的,需要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协同,在一个主抓手下全省下好‘一盘棋’。”

“只要是良性的聚集,适当同质,是没有问题的。这就要求政府做好引导,包括产业政策、投资环境等。”李政新说。

河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基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的战略定位、建立完善都市圈产业链发展行政协调和联合招商机制,已经在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根据图谱清单,组织梳理产业链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着力补足短板、锻好长板。

郑州要发挥好研发中心、科创引擎的作用

河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认为,都市圈扩容后,更丰富的资源要素将在更大的空间格局内进行流动,郑州与“朋友圈”内的其他城市要承担好各自的角色,可以探索“总部+基地+总装+配套”“技术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等产业协作新模式。

“郑州也可以与周边城市共同探索共建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模式,利益共享,成本共担。”赵西三说,“这也需要体制机制、产业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完善与保障。”

“郑州要发挥好研发中心、科创引擎的作用,发展高端产业。也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赵西三说。

承担了“强省会”“巨引擎”期待的郑州,是否能担此重任?答案或许要在担当8条产业带“脊梁”的郑开科创走廊沿线找寻。

2021年4月13日,“加快建设郑开科创走廊”被提上日程,写进《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愿景目标纲要》。

砥砺奋进,如今的郑开科创走廊已经雏形渐现:沿着郑开科学大道这条主轴,中原科技城傲然屹立,鲲鹏软件小镇、白沙科学谷、西湖数字湾、中原数据湖棋盘星落,郑州高新区、金水科教园区、龙子湖高校园区、开封职教园区联动发展,嵩山、神农种业、黄河等实验室迅速挂牌,形成技术、人才、数据、基金等协同一体的全新生态。

这些城市都有哪些特色产业

焦作

武陟形成聚集造纸成套装备、超硬刀具、生物制药等几大门类的产业集聚区,孟州皮革制造、装备制造小有名气,多氟多瞄准了氟基新材料,鸣枪领跑。

新乡

装备制造、食品制造、轻纺工业、化学工业、生物与新医药都被赋予“千亿集群”的期待;氢能产业园内氢燃料电堆企业在“双碳”目标下,鼓足马力。

开封

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开封综保区进入封关运营倒计时,奇瑞汽车河南研发中心、耐驰绿色橡胶科技园、九泓精细化工推进工期,正在蓄力。

许昌

华为“鲲鹏”亟待腾飞,许继、森源、中天电气智能电力装备“智造”升级。

漯河

“食品名城”叫响全国。

平顶山

“中原煤仓”摇身变成“中国尼龙城”,尼龙新材料产业基地冲向千亿能级。

济源

王屋山脚下建起了“白银城”,传统钢企等工业“老字号”全新升级,原材料大市乘势而上,迈向新材料强市。

洛阳

千年古都焕新生,工业老区找准智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的新“风口”,要撑起豫西新的天地。(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郝瑞铃)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