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毒辣的太阳照射下,所有关于夏日的记忆,总是绕不开各种“冷”:外出回到家打开空调吹吹冷风,运动得满身大汗用冷水冲凉,晚上睡觉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铺。事实上,在中医养生专家眼中,这些贪凉行为不仅无法消暑,反而还会落下病根。面对炎热的夏季我们该怎样防暑?怎样消暑才算健康?如何在炎炎夏日做好养生?人民健康网推出《金台养生园》栏目,为您盘点最养生的生活方式,避开消暑误区,选择健康的“热养生”度夏,带您走进健康园地。
夏季受寒易伤阳气
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阳气对于我们身体的重要性,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表示,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规律。夏天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
古语讲“百病从寒起”,可以说寒邪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也表示,夏天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是添阳的最好时机。而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
在专家看来,老百姓常说的:“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要坐病”并不是没道理。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体内,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体内,给秋冬季留下病根。
夏季贪凉误区,你中了几个
误区1 大量吃冷食
炎热的夏季,吃冷食是人们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饮和冰镇西瓜,因为清凉爽口备受欢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着一大个冰镇西瓜,用来代替晚餐。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指出,西瓜本身性偏寒,且体积大,通常人们一次吃的量也比较多,因此对人体阳气的耗损也更大。姜良铎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呈向外扩散的趋势,体内阳气比起其他时期相对不足。这时,如果摄入过多的生冷食物,会对人的阳气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
张湖德也提醒,过多的生冷食物使体内聚集了过多的寒气,容易导致秋冬季得病。
误区2 休息太贪凉
夏季的晚上,很多人光着膀子在街上溜达;整夜开着空调睡觉;甚至觉得在床上太热,干脆在地上铺个凉席。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行为。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行为极易使身体遭受风寒,损伤阳气。 夏季人体毛孔张大,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地板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因此不要一味追求凉快。
误区3 运动后立即冲凉
夏日适当的运动可以将体内部分“寒邪”和“湿毒”排出体内,但运动后的燥热、流汗也往往让人难以忍受,不少年轻人会用冲凉水澡来降温。“但这会让更多的‘寒邪’进入体内。”姜良铎说。 张湖德则表示,人体对温度的适应是需要过程的,一下从高温到低温会使人体受到刺激,不要说用凉水冲澡了,运动完用凉水冲头甚至冲脚都会使湿寒进入体内。另外,运动完后也不要马上吹空调,因为这样做同样会加重体内的湿寒。
误区4 不同人群无需特别照顾
夏天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家人吃同样的食物,老人孩子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脾胃受寒的现象,而其他家庭成员并无大碍。有时,同样在家中吹空调,女性也比男性表现的更易受凉。
张湖德认为,人与人体质是不同的,所以对抗寒气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青壮年阳气相对较重,而老人和小孩则体质稍差,易受到“寒邪”的侵扰。而女性因为其特殊的生理原因,“寒邪”和“湿气”也会经常侵扰她们。因此,体质较弱、阳气本身就不足的人群,也就更易受凉,更应该小心寒邪侵体。
夏天要学会“热着过”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阳长的规律,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远离寒邪
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张湖德认为,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并且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里。也要注意不可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用热水泡脚
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可以供给它能量。张湖德表示“热则血行、寒则血凝”。
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水温以42℃~45℃,温暖舒适为宜。
常洗热水澡
因为热水洗澡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并且能够补充阳气。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
另外,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解暑要喝热茶
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夏日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运动必不可少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杨力认为,夏天要“以汗制汗”,因为依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但专家特别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
一般建议选择早上,因为人体早上的阳气比较弱,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女性夏天要“热着过”,更年期别猛吹空调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女性的热适应比男性差,尤其是体质比较寒的女性,更该注意保暖。而且女性阳气不足,又以血为用,女性更要注意补阳气,因为气能生血。因此,夏日里女性要特别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少吹空调,多运动,做蒸气浴,达到出汗排毒的目的,多采取一些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此外,很多更年期女性,夏季也十分难熬,有时待着不动也会一阵阵潮热出汗,但在家开空调,吹一会儿又感到冷的不行,时间久了甚至浑身疼。南京市中医院妇科主任于红娟指出,更年期女性大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肾阴虚,阴虚火旺的直接表现就是怕热。更年期刚开始是阴虚,长期的阴虚之后损伤阳气,又会出现阳虚,这时就会表现为畏寒怕冷。
于红娟指出,引起更年期的主要原因是“肾虚”,她推荐了几个有效的食疗方:赤豆薏苡仁红枣粥,可缓解更年期肢体水肿、皮肤松弛、关节酸痛。莲子百合粥,适合绝经前后伴有心悸不寐、健忘、肢体乏力、皮肤粗糙的患者。小麦黄芪大枣粥,可有效缓解女人更年期失眠多梦、情绪低落以及神经官能症症状。大枣银耳汤,可有效缓解女人更年期心悸不安、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心烦内躁等症状。
夏季更易寒邪入体 3招教你“热养生”
夏天,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此外,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不仅如此,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夏日防寒看3招
首先,避免冷风直吹。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
此外,空调房内的温度不宜设得过低,最好控制在24~26℃,睡觉时应关闭空调或将其设置为“睡眠模式”。
其次,护好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老人更怕着凉,建议出门时带件长袖上衣或坎肩,进入空调房间或较凉的地方时,立即穿上。
最后,饮食注意少寒凉。要少吃冷饮,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邪初起时,喝姜枣汤有助于缓解症状。取生姜3片,红枣5颗,加水煎煮3~5分钟,饮用即可。
也可以吃点葱白、姜茶甚至喝热水,将体表的寒邪驱除。
夏天“四养”:神养、食养、药养、行养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何富乐自编的歌诀,倒是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夏气通心,五行属火,夏季摄生,养心为先,心为君主,宜静喜凉,忌浮恶热。先为神养,潜志勿怒,宁心寡欲,小成窃喜。次为食养,苦味常摄,芯类多服,素多荤少。再次术养,缓动微汗,动之前后,饮水摄志。若有偏盛,予以药养,随证施方,调和阴阳。十指连心,行养心操,静心养练,即可万全。”
通俗点来说,夏季养生之法,具体可从神养、食养、药养和行养这四方面来讲。
首先,是神养,也是最为重要的。夏季由于天气闷热,人心火较旺,容易烦躁、心神不定,因而要“静心、养心”。这里所说的“心”并非心脏,而是指精神、情志,即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切忌发怒,以免以热助热,火上浇油。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睡眠时间在晚10点~11点至次日早上6点~7点。晚睡早起相对来说会睡眠不足,所以需要适当的午休作为补偿,一般半小时左右就能保证一下午的精力了。
其次,是食养和药养。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两者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夏季饮食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可吃些清热解毒的凉苦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和梨等,忌油炸、辛辣及热性食物。多吃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的食物也是夏季食养之道,各种营养保健粥是不错的选择,绿豆百合粥消暑止渴、生津利尿;白木耳粥滋阴生津、润肺养胃;此外,还有莲子粥、红小豆粥、胡萝卜粥和枸杞粥等。
夏季也是治“冬病”的好时机。夏季外界和人气阳气皆盛,这时利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中药敷贴等外治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可把躲在关节处和后背膀胱经中的寒冷逼赶出来,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康复。
再次,是行养,也就是运动。医生建议,大家每周做不少于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为宜,最佳锻炼时间在早上的6点~7点。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自己运动后的心率作为标准,即年龄加上运动后的心率不大于170。运动过后不要立即喝冷饮降温,否则易伤肠胃。
夏天6点左右起床最好 如能顺应时节做好夏季养生
作息:晚睡早起。夏季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对“晚睡”、“早起”,建议晚上10点之前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掌握“子午觉”原则,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紊乱,使人感到头昏脑涨,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立夏后的这种作息一旦确定,要做好自我约束,保护生物钟不致紊乱。
饮食:增酸减辛。夏季,人体脏腑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饮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如番茄、柠檬、草莓、葡萄、菠萝、芒果等,它们的酸味能敛汗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辛辣之物尽量少吃,因夏季阳气上升,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出现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情绪:静心养气。夏天老人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养心”。一是“戒燥戒怒”,老人要尽可能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气温过高时,最好减少外出,避开中高强度的运动。二是饮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可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保健:健脾除湿。夏天湿热,老人容易脾虚,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赤小豆排骨汤、红豆薏仁粥、山药莲子汤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另外不要过食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老人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不要在潮湿的凳子、草地上坐卧;洗浴后要等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再睡觉。适当运动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如慢走、瑜珈、太极等。
防病:冬病夏治。三伏天日照时间长,自然界阳气最旺盛,此时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可取得显著疗效。适合于“冬病夏治”的常见疾病有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脾胃虚寒类疾病等。此外,夏天也是利于中药外用的时节,如用中药煎汤洗浴,可以防治多种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