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突然下降应警惕“耳中风”
来源:南方日报 | 2018-03-07 09:22:00

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近日,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相继开展了“爱耳日”义诊和咨询活动。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惠州市有残疾人21.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5.4万人,在残疾的比例中占25%。

春节接诊近20例突发性耳聋

记者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了解到,今年春节至今,该院接诊突发性耳聋近20例。

“前不久,有一名初中生前来就诊,说自己突然耳鸣了一整天,通过纯音测听发现,他患上的是突发性耳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听力诊疗中心主任黄威提醒,突发性耳聋近年来有高发趋势,仅今年春节至今,该院门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确诊不同程度的突发性耳聋就有将近20例,收治入院6例,患者年龄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不等。

突发性耳聋也叫“耳中风”,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据黄威介绍,疲劳、压力大、不注重饮食等因素正在影响着人体的正常免疫力,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很多病都容易发生,比如心血管疾病、突发性耳聋。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无法阐述清楚,一般认为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均有可能引起,而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引起突聋的诱因。

那么,突发性耳聋发病时有哪些症状?黄威介绍,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是多数患者的第一反应,除此之外,约有90%的患者会首先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鸣,约50%的患者会出现耳闷胀感,约30%的患者会伴随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听觉异常“敏锐”——比如听任何声音都不舒服,即使是轻声细语也觉得刺耳、有回音、耳周神经麻木等。

记者了解到,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耳聋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

黄威表示,突发性耳聋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治的。根据资料及临床数据显示,一旦出现疑似突发性耳聋症状的患者,如果能在发病3天内及时到医院诊断确诊并接受正规治疗,多数患者可恢复发病前听力水平。反之,如果未能及时治疗,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的,内耳损害已不可逆转,再恢复听力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良好习惯可预防突发性耳聋

黄威表示,根据以往接诊经验,很多患者都是等到耳朵出现问题才来咨询、就诊,其中多数属于老年性耳聋。“其实这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注重保健。” 黄威说道。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黄威指出,要预防突发性耳聋,平常应按时吃饭、按时休息,避免长时间的劳累,合理减压,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尽量避免抽烟和酗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另外,保证足量的运动是机体免疫力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要尽可能地增强自身体质,保持规律的户外活动。

黄威还提醒,为了防止听力受损,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慎用庆大霉素、阿司匹林等耳毒性药物。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惠州市有残疾人21.6万人,其中听力残疾5.4万人。记者了解到,截至2017年,致力于为惠州乃粤东地区的贫困家庭的听障儿童提供帮助的“耳聪工程”大型公益慈善活动已经举办了三届,义诊活动服务惠州及周边耳疾患者近400人次。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