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预防脑出血 从日常做起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2018-02-02 09:30:08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曾有神经内科专家说过,如果把大脑比作农田,脑血管就像水道,水道灌溉农田,如果水溢出来,农田就被水淹没了,这就是脑出血发病的通俗解释。

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或夹层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冬季寒冷刺激引起血管的强烈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导致发生病变的脑内细小动脉破裂,造成脑出血。另外,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吸烟饮酒、便秘等也容易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出血。

认识脑出血的致病因素

人群中脑出血的发病率为(12-15)/10万人每年,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8.8%~47.6%。脑出血发病凶险,病情变化快,3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30%。脑出血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及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极大的痛苦,所以日常应该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脑出血的发生。

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种,平时只要做好可干预因素即通过人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就可以了。

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风险增加46%。根据2017年最新版的美国ACC/AHA公布的高血压指南,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mmHg为一级高血压,≥140/90mmHg为二级高血压。指南强调,与正常血压相比,血压超过130/80mmHg,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高。

门诊上经常碰到患者咨询,确诊高血压后是否需要一直用药;血压平稳后能否停药;有没有取得降压药的别的治疗方式等。答案是不仅要按时服药,还应定时检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尤其是现在正值冬季,天气寒冷,血压波动较大。同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老年人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血糖、血脂,遵医嘱,按时服药。

预防脑出血从日常做起

脑出血的预防不能仅停留在药物治疗方面,日常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表明,吸烟可以使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2~4倍;过量饮酒会使卒中风险增高;肥胖人群卒中风险度高;体力活动能降低不同种族、性别和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脑卒中风险。

《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章节“上古天真论”中也强调“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时,应尽量避免外出;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选择中午前后温度较高的时段,并及时添加衣物,尽量减少寒冷刺激对血管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老年人容易便秘,应多吃蔬菜水果,尤其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避免大便时血压升高,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年关将近,走亲访友、聚会聚餐不可避免,吸烟、过量饮酒、过食肥甘厚味、运动减少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再次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日常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勿停药,千万不要让意外发生。(顼宝玉 王娟)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