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强势的家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扭曲。
孩子会有哪些表现
亲子关系生疏 来咨询的小静妈妈第一次进入咨询室的时候,不停地重复这句话:“我的孩子怎么跟我这么生疏呢?”据她描述:小静在家里从来不主动说自己在学校里的事情,父母问起时,她只有两个字:“没有。”
后来了解到,小静的父亲是一个权威型的家长,女儿的生活和学习等事情都是他说了算,孩子在家里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在家里不爱说话,跟父母越来越疏远。
强势的父母只要发话,孩子必须服从。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成为家里的弱者。如果孩子长期受到父母过分的管制,他自身成长的能量就会被削弱,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害怕父母,即使天天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心里和父母也很疏远。
性格懦弱,胆小怕事 有一类父母,特别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只要孩子做错事情,或者不能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就会招致责骂,要是孩子敢反抗,便会招致更加严厉的训斥。长期受到“责骂”的孩子,就会把想法埋在心底,不敢讲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遇到事情没有主见,缺乏战胜挫折的信心。
过分叛逆 有一些孩子长期被父母过分管制,情绪、需求一直被压抑。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父母过高、过严的要求,让孩子不能接受失败,从而很容易在青春期产生逆反心理,厌学、顶撞父母和老师。
强势家长需要如何改进
站在孩子的角度 对待孩子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求,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要以理解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要把孩子本来无意所犯的错误当成故意而为,要用孩子的观点去看待问题,用孩子的标准去评价事物。
我们跟孩子说话时尽量平视孩子,营造平等的气氛;跟孩子沟通和交流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是否可以理解你的话语;不要总是板着面孔,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更不要以“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为由来“教”孩子。
可以这样和孩子交流:“宝贝,对于这件事情,爸爸妈妈的看法是这样的,你的呢?”或者“爸爸妈妈的建议是这样的,你可以参考一下。”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这件事情是要你自己做决定,但是,如果需要我们帮助的话,我们很乐意提供。”
不要总是牵着孩子走,而是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提供适当的帮助。
让孩子也有话语权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在生活中,一些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我们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比如:“下周表妹生日,我们要送礼物,你们年龄相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咱们家的书房要重新装修,你有什么意见和要求?”
一些与孩子相关的家庭事务,让孩子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千万不要用粗鲁的方式拒绝;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而要把理由告诉孩子;有些事想让孩子接受,不妨多商量或者辩论,谁有理听谁的,简单粗暴的施压,只能造成更多麻烦。
允许孩子不完美 “你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又不听老师的话?”“怎么做错事情的总是你?”“这么简单都会出错,你怎么那么不用心?”想想这些话是不是经常从你嘴里无意识地就说出来了,是不是总是觉得孩子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其实,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指责和抱怨,是因为我们要求太完美。觉得孩子做的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觉得孩子没有尽力。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成长,就要容忍孩子犯错误。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父母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做孩子的大脑。龙应台在《目送》里面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孩子的独立成长是不可避免的,在成年后离开父母而独立于社会也是必然的。父母其实就像孩子刚刚学自行车时后轮两边的两个小轮子,在孩子小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撑,不让孩子出现危险。而最终小轮子是要被去掉的,孩子前行的方向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在小轮子的控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