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点:靠欺骗玩家爽赚两千多万?《羊了个羊》为何成为“智商检测器”?
来源:网易游戏 | 2022-09-15 22:52:16

我对“小游戏”的认知模式大概是这样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以半年计),如果我朋友圈里最现充的那帮朋友(比如)开始po某个看起来绝对不会有意思的游戏截图,或者转发某个“超难游戏攻略”,那大概又是某个病毒一样的小游戏火了。

就像这样

同样的事情之前发生过很多次,比如《召唤神龙》,比如《躺平发育》,比如《跳一跳》,比如《合成大西瓜》......例子有很多,总是能火一阵,也总不缺下一个。

你看下一个这不就来了,9月赶上中秋假期的一轮社交传递,《羊了个羊》在假后返工的第一天和第二天,都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看样子还得火一阵子。

经过13号一整天在微博热搜榜前五的位置上上下下后,游戏在14号晚上7点微博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了17.7亿次,玩家对《羊了个羊》的讨论也跟它像个正经游戏似的,有人吐槽游戏过高的难度,也有人开始写起了游戏的攻略,在各社区间转发。

两天下来《羊了个羊》看起来逼疯了不少人——已经有外挂了

和这超高的热度相映成趣的是《羊了个羊》让人想翻白眼的无聊程度,它就是一个三消小游戏,和几乎所有的消除类游戏都有相似之处,并且还有些让人错愕的和另一个三消游戏《3 Tiles》保持了高度一致。

当然《羊了个羊》的团队还是出面澄清自家的产品没有抄袭,毕竟有大量三消玩法都有类似的呈现形式。而就是这么一个谁看见都得说无聊的小程序,为什么能靠着持续“病毒式”的传播后,两天内前来挑战的网友们挤炸了3次服务器?

服务器多次爆破后制作组在微博上开始急招后端服务器开发人员

《羊了个羊》目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或者说最能体现它欺骗玩家之处的)就是它的难度曲线,在第一关简易至极的新手难度后,立刻把玩家拉进一个通关率极低的高难度,并且玩家很快就发现,它难得没什么道理。

我不会把《羊了个羊》当作一个游戏看待,因为如果它是个三消游戏,不管它的难度有多高,它至少应该有个解法,而只要玩上一会儿《羊了个羊》,你就会立刻发现不对劲,比如,一般消除游戏每当出现无解时都会自动重新打乱,以便玩家能正常通关,但《羊了个羊》不会,即便通过看广告打乱之后,依然会出现无解的局面。

稍微动用一下数学思维,有限元加多次重复抽取,存在三个相同项的可能性随着多次重复快速下降,很明显,第二关难不是大家脑子不好使,而是《羊了个羊》在无法创造深度的环境下只能用极大次数的堆叠来延长游戏寿命,导致数学角度上极大概率无法通关。

网友代码层面的分析猜测应该也呼应了这一点

如果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出系统的纰漏,那为什么《羊了个羊》还能继续爆火呢?这就不得不提它对传播学甚至用户心理学的把握了。

大部分没上头的人应该也能看得出来《羊了个羊》的粗制滥造,对绝大多数游戏玩家来说,《羊了个羊》都不是他们愿意尝试的类型,而当你带着这种鄙夷的心理、以猎奇的心态进入游戏,就会发现不是完全这么一回事。

拿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第一次失败的感觉就像是在否定我这个 游戏编辑的职业能力,三消都玩不来还当个锤子编辑? 于是很快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关闭游戏。

但这就像是在人的心里埋下一颗“你他妈行不行?”的种子,直到你在各种地方看到别人的“通关教程”和“通关视频”,猜忌的种子终于忍不住爆发了,接下来就是一轮又一轮的尝试,直到你彻底上头。

而《羊了个羊》的厂商就很鸡贼地把广告点植入到重试、撤回、打乱牌库这些上头后的关键操作上,再和社交传播媒介绑定,围绕这个通关率极低的不科学难度,营销游戏的高难度特点,借助社交媒体继续推波助澜。

比如小程序分享时的文本就非常“拱火”

而《羊了个羊》能成为“智商检测器”的前提条件,就是考验玩家,在了解到它的欺骗性和它刻意为之的引诱性之后,要花多长时间及时退出,显然,有的人只花了五分钟,而有的人可能会上头一整夜。

《羊了个羊》还利用IP属地识别的功能把玩家分配到各地区再进行排名,利用地区的身份认同强化它的上头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你能看到有些玩家说“为了不给老家丢脸我一定要通关”,正中厂商下怀。

《羊了个羊》的运营模式似乎形成了一个逻辑闭环,无法通关游戏带来的心头恨和社交媒体的绑架,推着玩家为了用上道具不停看广告和转发给更多人,形成了一整个传播流程,与其说它是个游戏,倒不如说它是个包裹着游戏外衣的广告位,和所有强制看广告洗脑式营销骗下载的手段如出一辙。

从网上流传出的营收来看,《羊了个羊》非常成功

这不禁让我怀疑起网上那些“通关视频”是不是《羊了个羊》的运营团队故意放出的,只要用“通关视频”证明游戏可通关,就可以一直吊足胃口,维持热度,甚至不需要通过买量来增加曝光,玩家自身就是产品的宣传端。

和《召唤神龙》《合成大西瓜》等等小游戏一样,《羊了个羊》的热度也是注定会过去的,但到那时开发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广告的投放方也通过这段时间的高热度获得用户转化,双方各取所需,然后把模式套用到下一个“游戏”里,反正用户的记忆有限,总会有下一次。

而《羊了个羊》真正让人反感的,并不是它小游戏模式广告的运作方式,而是对比过去的《合成大西瓜》等依托游戏内广告投放获取收入的游戏,它们或多或少地能够取悦玩家,让玩家感受到乐趣,而《羊了个羊》连这点底线也抛弃了。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