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休息(图/小罗)
今天,Steam官方发布了一份“图像资产宣传图新规则”。顾名思义,这份规则就是为了告诉游戏厂商,以后Steam商店和库中的图像中哪些内容可以出现,哪些内容不可以出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刚刚发布
之所以要对“图像资产宣传图”做出规定,Steam官方团队给出的解释是,最近他们发现游戏开发者在图像资产中加入了更多的文字、奖项徽标,甚至游戏评分。这让他们意识到,“由于缺乏清晰明了的规则,图像资产中加入的一些内容会给顾客带来困惑,甚至会造成不准确的认知”。
规则中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有些游戏的宣传图会把游戏名缩小,同时加上许多可能并不准确(也许还有虚构)的奖项和评分,而这些东西不光难读,还容易误导玩家。与此同时,规则中还特地强调,大多数游戏的宣传图上仅有英语,这样做会“疏离了许多不会说英语的Steam玩家”。
针对这些问题,Steam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不允许在游戏宣传图上使用任何评分、奖项名称、奖项标志和徽标、折扣营销文案、宣传另一产品的文字和图像,以及“其他杂项文本”。也就是说,未来的Steam游戏宣传图上除了游戏的图像与游戏名称之外,基本上什么都不能有了。
当然,某款游戏也许需要特别凸显DLC更新,Steam自己也经常举行折扣活动,因此新规则中也允许厂商们在一定时间内更换宣传图。只不过,这类图片必须作为“替代艺术作品”上传,期限为一个月。同时,图片上的所有文本必须本地化,而且仅可描述上述DLC和活动等新内容。
新规则详细内容
这份新规则将在9月1日开始生效。也就是说,在Steam上架游戏的厂商约有一个月时间来修改宣传图片。届时,如果有游戏违规,那么这些游戏会在Steam上被“限流”,且不允许参加Steam官方特卖和活动——仅就平台来说,这样的处罚还是有些震慑力的。
Steam官方给出的正确示例
在发布新规则时,Steam官方团队使用的例子都是前段时间游戏节时故意搞出的“假游戏”。他们也许是不想把一款或者几款正在发售的游戏拎出来当反面典型,毕竟新规则还没有真的开始实施。不过,顺着这个思路,我也去看了看如今在热销榜上的那些游戏——它们之中有哪些“合格”,哪些“不合格”?
被Steam官方“点名批评”的几款游戏其实都不是真游戏
我点进“热销商品”页面,不得不说,在本地化这个层面,许多游戏都没有把中文名称明确写在图片上,哪怕游戏本身支持中文。而即使是在文字部分,也有《战地风云5》和《Battlefield 1》并列的情况。还有一些游戏,图片上用的是中文,文字说明反而是英文,比如《黑帝斯》。这方面我认为做得最好的,是《人类一败涂地》——图片使用中文,文字说明则把中文、英文并列展示,玩家不论用什么关键词搜索,都能既方便又准确地定位到它。不过换个角度看,《人类一败涂地》宣传图上目前带着一句宣传语,以新标准来看,它也不合格,照样得改……
不过,Steam官方开始重视本地化固然是件好事,但“一刀切”之后也许会带来新的问题:对于一部分游戏来说,它们在早期也许没有一个“官方”中文译名,大多要靠媒体和玩家口口相传,有些甚至有好几个不同版本。等到本地化做好后,其译名很可能和每个民间版本都不一样,除非Steam从技术上把中文译名与游戏完全对应——哪怕玩家在搜索栏里只打出一部分关键词,其目标游戏也应该出现在联想栏里,否则,玩家还是需要输入原名,这也失去了“本地化”的一部分意义。
Steam“热销商品”页面上的一部分游戏,看着确实有些眼花缭乱
所以,在Steam把这部分功能进一步完善之前,像《人类一败涂地》那样本地化与原文并行的方式就很不错。假如越来越多的游戏都能做到这一点,玩家肯定会得到更多方便。
此外,对于“宣传图上不能加广告文字”这一点,我倒是发自内心地赞成。毕竟在Steam上,所谓“宣传图”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人看到游戏名称,以及了解它大概会是什么类型。更何况,这些图片尺寸其实都很小,里面塞的内容越多,玩家其实越看不清。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前出版行业从业者,“在宣传图上加广告”不免让我联想起当年给图书加腰封的痛苦经历。从个人角度说,我很不喜欢腰封,假如还要我去考虑腰封设计和广告语,这种不喜欢就会升级为憎恨,哪怕憎恨的对象其实是一本好书。从商业角度说,我也不太相信任何一本书加上腰封之后都会让销量变好,尤其是在人们越来越少逛实体书店,更喜欢通过网店和电子书阅读的前提下——在网店页面和电子书购买页面上大作宣传,我倒不反对,只要别把书搞得乌七八糟就行。
因此,让厂商们在宣传图上少些套路,多些真诚,我是支持的。更何况,就算不加广告,有些厂商在做宣传图时也颇为敷衍,要是新规则能让他们认真点,那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