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全额退款羊毛价XGP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游戏订阅服务
来源:网易游戏 | 2022-06-23 05:58:17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总结我的上个周末,那应该是“扯皮”。


(资料图片)

跟很多人一样,我在去年年底用150多元买的3年XGPU服务被微软回收了,上周五我就开始与某宝卖家反复交涉。

还是12315好使?

被收回3年XGPU后,因为微软Game Pass中还有很多想玩的游戏,所以我还是花费了200多元,购买了4张金会员的季卡和一张XGP兑换码,给已经到期的账户续上了1年的XGPU服务,然后开始了对羊毛价格XGP的售后维权。

我先是联系了某宝的人工客服,开通了对应订单的售后渠道申请全额退款。等待卖家处理退款申请期间也没闲着,我查询了去年11月的账单记录,找到了店铺的企业名称,在12315小程序提交了维权申请。

在提交给12315的投诉中,我梳理了以下几个要点:

1. 购买三年XGPU服务的日期

2. 卖家承诺的游戏订阅服务时长

3. XGPU订阅服务被微软收回的日期

4. 卖家未能履约的时长

5. 涉事企业出售的订阅服务通过系统漏洞非法叠加服务时长,违反Xbox平台的规则,系将违法所得出售给消费者

6. 卖家的行为涉嫌消费欺诈,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提交申请后,因为恰逢周末,其实我对12315处理投诉的响应速度并不抱多少期望,所以又用相同的理由在某宝的订单页面提交了举报商品的工单。

按照平台的规则,如果商家在48小时内不处理退款申请,买家就可以获得退款。

而就在处理退款时限的倒计时半小时之前,卖家临门一脚,拒绝了我发起的退款申请,并要求商议具体的退款方案。我选择了客服介入,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等待卖家上传凭证进入小二审核阶段。

很多受到影响的玩家发起售后申请走到这一步后,会得到两种卖家的回复模板:

按照服务时长比例,退还未能履行的服务的金额,计算方法则是实际付款金额*(1-使用天数/购买天数百分比)。

换算下来,我将要为自己购买的7个月XGP支付30元左右的金额——在我看来挺合理了。

而另一个方案对于玩家来说损失更大一些(店家方面的口径是自己破产了所以只能赔付这么多):

购买一年的仅退款订单金额的30%,两年的退款40%,三年的退款50%;或者可以选择每隔四个月从卖家处领取4个月XGPU,直至服务时长达到3年。

让我觉得很哭笑不得的一点是,与我对接的店铺客服在收集我所提交的退款申请时,不小心发送了另一个版本的在线问卷地址,其中可以选择是否同意50%退款,对此我只能无奈地表示:“你们也破产了?”

仅退款50%订单金额的退款收集问卷长这样

尽管我与卖家达成了退回未履行服务的费用的一致意见,然而因为平台规则,如果卖家未提交凭证,就不能要求小二介入,修改退款金额也就无从说起,所以客服要求我先发30多元差价的红包,他们才会继续按照流程操作退还全款。

与店铺客服车轱辘几句之后,我还是选择等待剩下的十几个小时过去,小二介入协商。

我还通过给人工客服发送消息,争取到了所谓“专员”处理,但是专员在电话中的回复也要求我等待时间过去,卖家审核申请提交凭证。

反复试探之下,某宝方面的客服人员透露,如果卖家拒绝全额退款,平台倾向于按照使用时长比例,赔付未能履行承诺的订阅金额。想到这一点,我提前预设了自己能够接受的结果:得不到一分钱退款;收到按比例的退款;因为店铺没有财力退款,平台退还等额优惠券。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周日晚上我突然收到退款成功的通知,几十分钟后,我接到了两个电话,卖家表示对这次交易给我带来的麻烦非常抱歉,并与我确认是否收到了退款;客服也来电要求我取消12315的投诉。

当我打开12315的投诉界面,信息显示投诉已经受理、转接并完成,结果是双方和解,投诉结案。同时我向平台提交的举报工单也显示举报成立,卖家将获得一定的处罚。

我不能保证是否所有受到影响的玩家都能够这样解决,因为这取决于涉事店铺注册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的受理投诉的标准,以及店铺本身对消费投诉的敏感度。也有很多玩家表示12315拒绝受理案件,所以这并不是万金油的对策。

一场双方都知情的大型“薅羊毛”

我认为按照服务时长比例退款较为合理的原因在于,在购买超低价格的3年XGP服务之前,我就已经兑换过一年的XGP,两个价格对比起来,前者的优惠程度实在是有些可疑。

去年5月初,我从某海淘App花2300多元买到了日版Xbox Series S,在等待半个月兜兜转转拿到颜值超高的「时尚电子小音箱」以后,我并没有像之前拿到新Switch一样,仔细研究转区、PayPal、信用卡、金币余额等购买NS游戏的细节,转手就从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年份的XGPU,当时的价格大概是230元/年。

翻阅当时的聊天记录和账单记录,我的账号先是兑换了一年Xbox金会员,然后再兑换了一定时长的XGP,最后升级至一年的XGPU——这也是微软官方认可的薅羊毛方式。

去年11月,俄罗斯和国内电商网站都出现了超低价格的羊毛价XGPU,只需要一个全新的微软账户,同时花费90至200元不等,就可以获得三年XGPU。也就是在这时候,尽管我的一年订阅在今年5月中旬才会到期,但我还是使用一个新的账号,找了某家天猫店,花了160余元代为充值“三年XGPU”。

这些低价XGP来自何处?

在微软官方给出解释之前,比较合理的猜测是索尼旗下的动画流媒体网站「Cruchyroll」在去年年底为了吸引新用户注册,会给每个新用户发放3个月PC Game Pass的兑换码,借助BUG多次叠加本应该只能使用一次的兑换码,再支付一定金额开通XGP,就能转换成三年的XGPU。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这一世代才购买Xbox的玩家,只知道去年11月到12月的XGPU异常便宜——毕竟100多元你都买不到一个御三家第一方游戏,才选择紧急“上车”,先买XGPU,再购买一台Xbox Series X或者Xbox Series S。

对于一些学生党,或者有时间去玩又不想付出太多金钱买游戏的人来说,一年200多元的XGPU绝对的值回票价,更遑论100多元的3年XGPU,所以很多新玩家投身Xbox,购买低价XGPU,也无可厚非。

但是,稍微了解过往的订阅价格,同时接触过前几个代Xbox的玩家,其实都清楚这批价格异常低廉的XGPU来源是违规的,并且知道其中隐藏的风险,担心封禁账号或者ban机,甚至计划自己利用BUG叠加时长。

也有的玩家表示对100元的订阅服务要求不高,能玩上半年就行:

说半年那是真的半年!

狼来了?狼来了。

正如部分玩家担心的一样,去年12月下旬,就有所谓的知情网友发帖透露,微软已经开始处理100元充3年XGPU服务,甚至预言了半年后微软的处理结果:收回订阅资格并退款,账号正常使用。

“这一波算是警告,没有封号已经留情了。”

因为很多人的订阅还可以正常使用,最糟糕的情况也无非是缩短了订阅时长,所以很多Xbox玩家并不把这次“狼来了”当回事。

6月17日,时隔半年,正当人们以为微软真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追究这次羊毛价格XGPU时,狼,真的来了。

很多人收到了XGPU被收回、退款至陌生银行卡的邮件通知,甚至还有一些以五六百元购买的XGPU也被收回,好在受到影响的账号所购买的游戏,游玩记录和存档依旧保留不受影响,并且已经可以通过官方建议的授权渠道开通订阅。

微软Xbox社区随后发布的公告也验证了此前的猜测,Xbox表示“发现了一部分欺诈性的经销商,他们通过叠加介绍性PC Game Pass的时长,将其转化成Xbox Game Pass Ultimate。为了解决这个问题,Xbox方面在取消受影响的用户通过欺诈方式取得的XGP订阅服务前,已经通过邮件告知。”

大多数Xbox玩家认为微软这个处理方式算是手下留情。引起众怒的是订单历史记录里的100阿根廷比索/1美元/100日元的付费记录,换算下来也就是说只需要花费2元人民币就能把叠加的PGP服务时长升级至XGPU。

而根据某位卖家发布的自证聊天截图,双方在去年11月中旬通过微信和机翻交流,买方要求购买20000个3个月PGP兑换码,单个价值6.4元。如果这个金额属实,那么三年XGPU的成本大概在80元左右,换句话说,即使玩家花费100元购买三年服务,卖家也能获得占成本25%的利润。

商家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追求高额利润的三年XGPU掮客,他们并不知道怎么利用漏洞叠加服务时长,只是明白这些订阅服务码成本很低,兑换操作简单。刚好国内玩家想要用最少的钱,买到有口皆碑的订阅服务,投机倒把者因此趁虚而入。

玩家的合力

事情发生以后,Xbox相关的百度贴吧炸开了锅,其中Xbox One吧是这次事件的主要讨论地。

6月17日凌晨2时左右,就有吧友发帖表示自己用羊毛价购买的3年XGP被收回,隔上一段时间后,其他网友陆续回复,开始总结被收回XGP服务的共性:大多在2021年9月至12月期间购买,并且使用的电商平台的代充服务,提供了账号密码委托充值。

随着讨论的进一步深入,也有部分花费400元至600元不等的玩家表示订阅资格被收回,进一步验证存在一批非法微软Game Pass兑换码的事实。

在找到被收回原因后,吧友开始分享我在最开头所说的一系列维护权益的方法,尽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期间,他们也会互通有无,怎么写才会有理有据,怎么说才能让客服提前介入,不同的店家提供的方案有何区别……

类似的还有5月的任天堂港服黑卡事件,当时一批港服预付卡(点卡)出现了问题,疑似使用非法信用卡获取,点卡和游戏都卖出去了,一对账钱却没收到,所以老任选择直接封禁使用问题点卡的账户。

这些玩家共享了购买点卡的时间,并给香港任天堂客服写邮件要求提供存在问题的兑换码,最终锁定了存在问题的兑换码的批次,随后向任天堂提供消费记录,换来了解封,账号也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玩家之间互相独立毫不沟通,可能受到影响的Xbox和NS玩家永远都找不到问题所在,解封账号与追回损失也就无从说起。

从好的方面看,有很多新的玩家因为这次羊毛价XGP,开始仔细了解微软Game Pass的订阅规则,很多老Xbox玩家主动分享稳妥又实惠的购买XGPU经验:

1. 购买所需时长的Xbox Live Gold(金会员),支付一定金额升级至XGPU;

2. 不差钱的话可以直接购买79港币/月的XGPU服务,去年10月曾经从110港币/月降价至79港币/月;

3. 没有Xbox主机,但是想以较低成本体验Xbox工作室游戏,可以订阅PC Game Pass,每个月需要29港币(约24元人民币);

4. 参加每隔一段时间的订阅优惠活动,10港币购买XGPU一个月赠送两个月活动也在进行中:

https://www.microsoft.com/zh-hk/p/xbox-game-pass-ultimate/cfq7ttc0khs0?activetab=pivot%3aoverviewtab

顺利订阅XGP就拥有了数百款游戏.......了吗?

如果你曾经读过去年6月的,应该就知道我买了一台Xbox Series S后面的故事了:5月19日新垣结衣宣布结婚,我刚买的XSS还没捂热就开始吃灰了。

尽管如此,在短暂的失恋过后,我还是通过XGP玩到不少挺有意思的游戏,比如《极限竞速:地平线4/5》《整蛊乌云》《城镇叠叠乐》《Carto》《狂野之心》《太鼓达人》.......因为XSS体积小巧,我甚至还在去年国庆期间把它塞进行李箱带回家看了7天的B站。

经历了购买羊毛价格XGP被退订,收到全额退款后,我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购买的Xbox Series S和微软大力推广的XGP订阅服务,回过头发现,购买XGP后,我的小孩子啃苹果式玩游戏的陋习更加严重了。

比起花个350元购买一张NS卡带,或者花百来十元购买一个Steam游戏,游玩XGP库中的游戏的成本早就在订阅的那一刻就一次性结清了,那么中途放弃所亏损的成本几乎是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我并不珍惜寻觅喜欢XGP中游戏所花的时间,如果游戏的开头无法吸引我,或者说上手需要一定的门槛不能从中得到即时的快乐,那么也就自然而然的放弃了。

经常是我才打了一个游戏的开头,中间过了几个月,某天整理微软Game Pass出库游戏的时候,才恍然间发现那游戏就要离库了——我还是不会有尽快打完的想法。

另一点就是很多人都有过的切身体会——游戏阳痿。

传播学中有“冷媒介”和“热媒介”两种概念,大多数主机游戏更偏向于“冷媒介”,并且不具备伴随性,在信息层面的清晰度很低。

玩家想要完整了解游戏内的信息,就需要发挥充分的脑力,积极联想全神贯注,甚至要有安静无干扰的玩游戏环境,才能保证对游戏内容有透彻的理解。

而像微博、短视频、电视剧(尤其是国产剧)、侧重刷刷刷的游戏,就更像热媒介,且具有伴随性。

这类媒介传递的信息非常简单明确,不需要发动感官感知,不需要过多的大脑思考就能够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肥皂剧能够广受欢迎,播客近些年来又在国内火热起来,广播这种古老的媒介在今天依旧能有一席之地。

肥皂剧播放的时候只要听台词就能了解剧情大概,播客跟广播可以在你做家务、通勤上班的时候随时播放,你也可以边玩刷子游戏,边看电视剧边聊天。出于种种因素,我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热媒介获取信息,而对冷媒介望而却步,这也就是我让XGP疯狂吃灰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都抱着一种很固执的观念,游戏即使买了数字版或者实体版,如果没有完全通关,并将游戏转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中的一部分,那就不能说自己拥有过游戏。

小岛秀夫认为数字形式的数据并不能为个人永恒的拥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数字与网络会被突然切断。然而实体游戏,也会因为硬件被淘汰而无法运行,或者遇到天灾被物理损毁。

所以即使我已经买了两年的XGP,看似库中200多款游戏都任我“畅玩”,但实际上在过去一年里,我并没有真正的拥有过一款游戏。

游戏订阅服务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买过太多的订阅服务。

Kindle Unlimited买了两年,就借阅过四五本书;国内主流视频网站的会员开了个遍,也做不到每天都打开App查看一遍新上线的影视;Apple Music倒是一直在用,陪伴我度过略微嘈杂又枯燥的工作;PS+、Nintendo Switch Online和XGPU开了个遍,不是会免都懒得领,就是一年到头用不了几次联机功能,XGP库里的游戏一年也没通关一个……

正如豆瓣小组名言“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一样,订阅长时间的游戏服务往往是心血来潮,让人心安的时长和更为划算的价格会营造出一种“空下来了总有时间玩”的虚假幻想。真的要上手玩的时候又犹如抽丝无法沉浸,最终还是投身到不需要全神贯注认真参与的热媒介娱乐中去。

但从中小开发者角度看,游戏订阅服务百利而无一害。

近两年来的Xbox&Bethesda发布会,对玩家来说最悦耳的一直是那几个字——首发加入Game Pass。

正如《遵命陛下》《流浪先知》等游戏的发行商「No More Robots」负责人Mike Rose所说的一样,微软Game Pass每个月会在游戏发售首日向开发者支付费用,保证他们获得收入,第一天就赚回本钱。

一些中小开发/发行商选择让游戏首发就加入微软、索尼的订阅服务中,意味着上市首日就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可以覆盖开发成本乃至略有盈余。

但这笔收入对于大型的开发商来说,只能说是锦上添花。

分成三个级别的PS+订阅服务刚刚上线不久就闹了不少的笑话:额外收取优惠的价格;长期订阅者过高的升级费用;补偿80港币却分发0.08港币,随后二次补发;此前公布的游戏阵容与实际阵容不一致;游戏入库、出库的信息公开尚不成熟,有些会员看得云里雾里。

Nintendo Switch Online的高级会员在上线之初,也因为定价以及内容暂时较少而备受争议。从某个角度来说,任亏券作为会员专享也算是特殊的订阅服务,购买一套任亏券意味着你可以在未来一年随时兑换任天堂发行的游戏。

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着不慎,就会变成你亏券。所以我在选择任亏券兑换的游戏的标准是:

单张任亏券的价格低于卡带

需要随时拿出来玩、联机属性强

非常非常喜欢的新作

可重复游玩性极好的作品

可以只满足一点,也可以兼而有之。但是我的要求太高,顾虑太多,即使已经连着开了3年的NSO会员,我也没有买过一套任亏券。

今年的港服任亏券,已经下架了

这次事情发生以后,与我来回周旋许久的店铺依旧在营业,只留下了Steam的游戏兑换码。但只要游戏平台不开放国内主流的支付方式,仅支持海外支付信用卡;亦或是直接购买游戏与服务要花的钱仍高于点卡、兑换码的价格,平台上的代购、代充、兑换码等服务还是会存在。

只不过,很多玩家在购买订阅服务时势必更加审慎。

为了让自己付出的成本不再打水漂,我也开始记录通过XGP真正玩到的游戏和实际能帮我省下的钱。毕竟,拥有游戏订阅服务不是目的,获得更好更完整的游戏体验,才是最终目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