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夏至,天热了,得吃雪糕了。
雪糕,冰棍,用这些名字去称呼这些获取低温和糖分的食物的时候,潜意识里总觉得,它们应该是廉价的快乐。
(相关资料图)
我的意思是,在我的童年,吃雪糕是应该一项可以用“从存钱罐里扒拉一块钱”解决的事情,如果哪天真的想要奢侈一下,缠着大人给一张紫色的五块,也够我快乐一下午了。
但现在,当我走进一家711买雪糕,就像是把我送进《黑暗之魂》里的病村打一场遭遇战,雪糕价格标很鸡贼的贴在冰柜门上,鬼他妈看得见。
我在冰柜里来回地寻,惊叹现在吃个雪糕怎么如此多的花活之余,指不定就从冰柜里找出来一个长得花里胡哨的款,一结账才发现一支十几块乃至几十块,淦烂我的微信钱包。
后来我挑了一个八喜香草冰淇淋,12块钱,够我跑隔壁沙县炫碗飘香拌面加个鸡腿了,问题是它吃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更操蛋的是,吃完了我搁厕所里坐了一下午。
我乳糖不耐。
我得坦白,我这辈子到现在的25年里,我只干过一件违法乱纪的事儿。
那大概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我的存钱罐终于被我扒拉干净了,那个猪型的存钱罐不知为何翻着白眼,看得我更加不爽。
“让你没事扒拉我”
但那天实在太热了,我在小卖部的门口游荡,看着一群小学生簇拥在冰柜前挑着冰棍,小卖部老板坐在里屋吹风扇,于是在那个被阳光炙烤的午后,我铤而走险,偷偷从冰柜里顺走了一根绿色心情。
那会儿卖一块一根
虽然后来我因为良心拷问,还是找家人要了一块钱给老板完了还赔礼道歉,但这场人生第一次的犯罪(目前来说也是最后一次)还是让我长久地被负罪感折磨,以至于时至今日我连小学暗恋的女生是谁都想不来,却还是记得那个下午。
后来,家长们开始从冷库批发雪糕回家,我家的雪糕永远是外婆给准备好,小布丁,三色杯,还有填充了我整个童年的天冰香芋甜筒,现在已经买不到了。
现在好多人说雪糕是现代年轻人的社交玩物,我寻思我小时候的那才真的是社交玩物,毕竟社交牛逼症也是社交。
绿舌头,都吃过吧?刚拿出来是硬的,舔着舔着就软了,小时候没少拿那玩意儿恶搞同学(虽然浪费食物不好),舔软了往同学肩膀上扔。
碎冰冰,掰两截,总有贱兮兮的同学跑过来抢走比较长的那一截,在你抢回来之前一脸陶醉地舔一口,然后还给你,这时候你是吃还是不吃?
贱兮兮的同学be like:
当然,如果是女同学和你回家路上赶趟,那还是得拿出绅士风度,仅仅分出去长一点的碎冰冰已经不足以证明你的殷勤,高低得请一根千层雪吧?如果那天正好手头阔绰,说不定还会上头买一根巧乐兹。
但我没想到的是,吃着三色杯、玉米棒、光明冰砖长成了肥仔的我,在成长到不那么热衷这些冰冻甜品的2022年,终于又想起来吃点雪糕避暑的时候,才发现,2022年的雪糕,我已经看不懂了。
其实从2016年开始,众多国产雪糕品牌就搭上消费升级浪潮,开始走高端路线,个位数能买到的雪糕在那时就已经被挤兑出了罗森、711等主流便利店,10元以上价位成为了雪糕的主力军,更别提2018年开始涌现的钟薛高、中街1946等网红雪糕,进一步抬高了雪糕的价格上限。
去年钟薛高雪糕66元一支的热搜
现在我国冰淇淋每年都会跑出很多新品牌,2014年时,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才708亿元,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直接翻了近1倍,达到了1380亿元,且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但涨价真的是来源自用料成本的提高吗?或者简单点说,66一支的网红雪糕就比10块一支的用料更牛逼?尽管品牌方确实是这么宣传的,但实际情况还是得按实物为准。
比如2018年钟薛高炒得沸沸扬扬的“雪糕中的爱马仕”,“厄瓜多尔粉钻”雪糕,称其“以稀缺的天然粉色可可、昂贵的日本柚子为原料,再用以秸秆制作的环保棒签”,仅生产成本就要40元,定价每支66元。
至于为什么2018年的网红爆款要在2021年旧事重提,其原因还是网友扒出了钟薛高几年前因虚假宣传两度被相关部门处罚。
处罚文书显示,在2019年4月,钟薛高在其销售产品酿红提•雪糕页面宣传称只选用吐鲁番盆地核心葡萄种植区特级红提,但是其红葡萄干规格等级为散装/一级;产品老树北抹茶•雪糕页面宣传“钟薛高荣誉原创只选用日本薮北茶,但是其抹茶粉采用的却是鸠坑、龙井、薮北树等多种品种的茶树鲜叶。另在2019年8月,钟薛高在天猫网上销售的一款轻牛乳冰激凌产品网页宣传“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等宣传内容。经核实,该款冰激凌产品配料表中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其宣传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符,系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罚款3000元。
这头网红雪糕不惜虚假宣传也要拼命营销自己,那头雪糕已经被各地景区当成了“文创产品”,和景区Tie Up起来卖景区限定款,看起来也就是普通的倒模填充雪糕,个个售价奔着20往上。
比如,西安城墙景区推出了多款“城墙味道”冰激凌,杭州西湖有以断桥为背景的许仙、白素贞断桥相会雪糕,沈阳故宫推出了大殿雪糕和神兽雪糕,甘肃莫高窟推出草莓口味的“九层楼”造型雪糕,湖北拿出了“黄鹤楼景区雪糕”“越王勾践剑慕斯”“编钟巧克力”等一系列当地特色甜品。
这还不算完,网红雪糕可是“潮人必备”,“潮人”穿衣服得是联名款,吃雪糕不也得整点联名吗?于是你就能看到各种价格诡异、联名毫无道理的雪糕,什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雪糕,泸州老窖联名断片雪糕,三只松鼠联名雪糕,变着花地倒腾。
至于联名了有没有变好吃,咱也不知道,咱啥家庭啊,吃个雪糕花几十,不如买点水果买点菜。
而且他们还叫你慢慢品。
慢慢品你他妈就化了!
就算现在网红雪糕已经走向了靠营销做爆款,已经逐渐偏离实用、好吃、划算的这些基本需求,雪糕涨价似乎也已经势不可挡。
理由很简单,雪糕这种冷链供应产品,本身的制作成本不高,但雪糕的储存、物流成本占比25到30%,也就是说,一个年销售1亿元的雪糕品牌,花在物流上的成本可能达到3000万元,雪糕的价格上去了,净利润就高了,赚的也就更多了。
所以传统厂家也开始跟着做“高端产品线”,便利店也愿意上那些高价雪糕,生产商高兴了,渠道商高兴了,经销商也高兴了。
那么谁不高兴了?我们记忆里的那些雪糕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么转型走高价路线,要么干脆从便利店里消失,只在那些小商小贩那里铺货,直到它们都绝迹。
今天夏至,天热了,该吃雪糕了。
但我记忆里最爱的那些雪糕,可能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