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从6月20日到7月份,腾讯连续出台措施,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先是从最初的单日累计消费500元,下调为30天内动态累计消费500元;继而又将未成年人游戏消费提醒的统计标准定为近30天内累计消费达300元,一旦发现有人违规,将会由客服部门通过电话等方式告知家长。消费提醒服务覆盖了《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穿越火线:枪战王者》、《火影》、《恋与制作人》等多款热门手游。此外,以《王者荣耀》为试点,腾讯游戏还推出了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等措施,规定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执行21时以后禁止未成年人进行游戏;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若超出时间,将被强制下线。
然而,暑期仍有报道称有未成年人通宵玩游戏而致昏厥。这是个例还是普遍情况?最严限令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广州一些社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情况虽已得到好转,但仍有空子可钻。
未成年人成手游新生代,多数人有游戏充值行为
海珠一中学的张同学说,“我们班2/3的同学都在玩王者,都以放学开黑为主。”某大学附中初一的黄同学透露,“我们同学都是一起打王者的,平时放学就去奶茶店玩一会再回家。”
天河一大型商场的奶茶店内,记者看到,大半区域都被中学生占领,都捧着手机在“吃鸡”。在沙发上玩得正开心的初中生王同学表示,“暑假没事干,出来对战,联系下感情,觉得挺好的。”
正值暑假,出来“吃鸡”似乎成了不少中学生打发时间、联系感情的方式,他们有着丰富的空暇时间,成为手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新生代。同时,不同人的游戏消费也各不相同。
天河区一中学的初三学生小刘就表示,“我在英雄联盟里就买过50块皮肤,一般买充值卡,福利会更多。”他还透露,“有些同学至少充过5000块,爸妈也不知道。”
初三的小王坦言:“我所有游戏充值才不到20元,都是为了买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手办。”同校的赵同学说,“我打王者的时候就充过50元,都是自己攒下来的零花钱。”
市民张女士说,“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就会拿我手机打游戏,到月底我才知道她在游戏上花钱了,而且都是大几百元。”
记者抽样调查了解到,大多未成年人不惜花费重金充值,都是为了买皮肤或者装备。
见招拆招,必有对策
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举措,效果又到底如何?
记者采访了解到,刚开始,很多玩家就已经因超时而被强迫下线。正在广州体院打篮球的初二学生小周说:“最近都是玩了两个小时就被迫下线了”,但他又狡黠地说,“想继续玩的话也有办法,可以用我已经成年的表哥的账号玩,能玩很久。”六年级学生小黄补充说:“我现在每天都是被迫下线的,不过听同学说有破解的办法。”
有知情家长反映:现在好多孩子玩的账号都是用大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的,根本不会被强制下线,也导致那些防范措施都失去了意义。大三在读的李同学也表示,“这些措施会有积极作用,只是‘小滑头’会偷用成人信息注册账号来玩。”
初三学生小李称:“我们随手搜号码就可以实名认证,只要我们想玩就可以玩啊,也有专门卖账号的。”他说,“自从去年《王者荣耀》推出了主打防沉迷的‘健康系统’后,就有商家针对未成年人兜售游戏账号,钻系统的漏洞。”
初三学生小吕说:“还是会花钱充值去玩,因为不是认证自己的身份信息嘛,所以也不会有消费提醒。”
声音:游戏监管,必须三管齐下
有家长肯定了腾讯这些措施的作用,称“孩子玩手游的时间确实少了”。但也有家长表示,“游戏本身无害,避免孩子沉迷游戏、自制力才是关键,这点家长逃不开责任。”他说,“家长应尽全力教育引导孩子,也希望能建立起严格的门槛,在源头把关,筛除不良商家。”腾讯未成年人主动服务负责人则表示,“当时我们就意识到,仅仅是消费提醒服务做到这里还不够,是有必要进一步去介入家庭辅导的。”
也有网友引述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副校长于欣伟的话说:“游戏分级与未成年人保护紧密相连,随着游戏玩家低龄化趋势不断加强,游戏分级已迫在眉睫。美国推行游戏分级系统,德国有娱乐软件自我监控系统,日本政府也勒令游戏公司加强监控,这既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同时也为厂商开发游戏界定了标准和规则。”于欣伟建议:应尽快研究出台强制性分级标准、明确统筹牵头政府部门、严格监管分级制度执行情况、尽快完善国内正版游戏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