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份,侃科技曾发表过一篇《“杀死”阿里游戏》的文章,回顾了一下阿里多年来做游戏的坎坷之路。从旺旺、淘宝、支付宝,到UC九游、广州简悦,游戏业务虽然一直不温不火,但马云一路来的口径变化却成为业内揶揄的对象。
有关阿里游戏,最近的一个新闻是其引入去年大热的佛系手游《旅行青蛙》。4月初,阿里游戏宣布获得该游戏的国内代理权,并于近日正式内测上线。
有趣的是,阿里游戏官网里的8款游戏还不如《旅行青蛙》一款吸睛。从宣布获得代理权到内测上线的短短一个月内,这款已经过气的佛系手游仿佛又焕发了生机,在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过去30天都出现了不小的增幅,虽然无法与今年1月最火的时候相比,但至少说明国民对这款手游的中国版还有关注。
阿里游戏之前代理的8款游戏,论热度、IP虽然都不如《旅行青蛙》,但至少都是独立游戏。到了《旅行青蛙》这里,阿里就换了策略将其内嵌在淘宝小游戏内,作为一个电商App的附属品开放给用户,这是为何?
不争气的阿里游戏
阿里游戏可能是阿里所有业务中最不争气的一个,它没有抓住其成长阶段里的任何一个机会,也没有做出任何成绩。以至于今天我们在其官网上只能找到8款名不见经传的游戏,数量不及其友商的零头。
在阿里游戏的成长历程里,有几件事可以作为标志性的转折。
第一件事是2014年,阿里宣布在其游戏分发平台游戏开发者可以拿到70%分成,而当时微信、小米等平台的分成只有30%。高分成开启了阿里游戏的流量贩卖之路,但最终因为收入问题无疾而终;
第二件事是2016年阿里以UC九游部门为基础组建“阿里游戏”,后又以2亿美元价格并购豌豆荚,该阶段是阿里游戏从流量贩卖到垂直分发的一个过渡;
第三件事是2017年3月阿里游戏推出了一个“IP裂变计划”,目的是以大文娱体系当中优土、阿里影业为基础,配合自身渠道,进入手游的发行体系;
第四件事是2017年9月阿里收购简悦,进入游戏研发领域。
这四件事可以大致看清阿里游戏这几年的战略规划,但要注意的是,阿里游戏的战略规划并没有产生叠加的效果,而是在上一阶段未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重新来过。而这正是今天阿里游戏没有做起来的原因,在游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投入,但却没能建立起足够宽的护城河。
另外我们也知道,阿里游戏实际上在收购简悦之后出现了两个派系,一个是以简悦为主的网易派,一面是以久游为主的UC派。这两个派系背后是阿里游戏研发和发行业务的分离,据传收购简悦之后,之前负责自研+独代的原UC游戏业务团队,由原来的互动娱乐事业部调整到开放平台事业部,负责渠道合作与联运工作。
研发与发行的分离可能是阿里游戏有意为之,更为精细化的业务部署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阿里游戏运营的9款游戏中《刀剑兵器谱》、《自由之战2》以及《旅行青蛙》都不是自研产品,显然阿里游戏目前还停留在发行阶段。
在发行领域,阿里游戏似乎驾轻就熟。不过要注意的是,去年3月推出的“IP裂变计划”被媒体扒出只有《武动乾坤》和《烈火如歌》两款游戏,分别由蜗牛移动和完美世界制作。其中完美世界又是电视剧《烈火如歌》的出品方,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IP裂变计划”推行一年只吸引了蜗牛一家公司,这个成绩好像不怎么样。
《旅行青蛙》的真正操盘手
回到《旅行青蛙》中国版上来,当初由阿里游戏引入还引发业内一阵讨论,为何是阿里而不是腾讯?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还没有,但似乎这次《旅行青蛙》中国版与阿里游戏也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直观的问题就是为何阿里游戏没做成独立App,而是内嵌在淘宝里?有了上面的铺垫或许这个问题不是很难回答。
阿里游戏缺乏自研作品,做发行成绩似乎也不怎么好。这一次引入《旅行青蛙》这样一个大IP,从市场调研来看做独立游戏并不乐观。首先,《旅行青蛙》的热度已经骤降,从风靡到没落差不多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其次,尽管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但核心玩法没变,无论对新玩家还是老玩家,吸引力都有限。
但如果换个角度,将《旅行青蛙》与淘宝小游戏结合起来,效果可能会不一样。从这次《旅行青蛙》上线内测的传播来看也是如此,阿里游戏几乎没有出面,全部由淘宝方面完成。
淘宝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淘宝从游戏机制上打通了与旅行青蛙的联系,比如用户在淘宝上的加购行为(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停留时长会作用到蛙儿子身上,具体体现在加速三叶草的生长,加快蛙儿子回来的速度,增加蛙儿子带回来的特产等等,让用户能感受到他在淘宝上的行为和蛙儿子是相关的。
这种操作方式的直接效果,自然是希望增加用户停留在淘宝的时长。
在流量贵如油的今天,摆在互联网公司面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获取用户以及如何增加用户粘性。微信的小程序、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微博的熊猫守护者等等,都是一样的目的。但如果仅仅是增加用户粘性,对于淘宝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价值。淘宝官方也说,要《旅行青蛙》这个IP是为了开发互动娱乐消费。
简单来说,这几年流行的直播、短视频与电商结合就属于互动娱乐消费。《旅行青蛙》这个游戏IP与淘宝的电商、飞猪的旅行、阿里文娱的影视等多个产业挂钩,比如衍生品售卖、景点推荐引流、影视剧开发等等,这才是淘宝希望从这只蛙儿子身上获得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点是我猜的,淘宝负责人在采访中还跟媒体说,会在后续加入一些轻量级的社交玩法,这就值得玩味了。在原版《旅行青蛙》里是没有社交系统的,如果淘宝要对其改变,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以我才这或许是《旅行青蛙》上线淘宝小游戏的一个隐藏目的,寄望于小游戏、小程序开发新的社交系统。
阿里对于社交的渴望溢于言表,多次尝试多次折戟。如果说今天阿里系产品中最大的社交系统自然是依托于淘宝的旺旺,但旺旺的社交局限在买家与卖家之间,无法突破到更广的范围上去,如果以小游戏、小程序为突破口向上迈进一步做一些尝试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旅行青蛙》在淘宝做的越好,也就意味着阿里游戏越来越边缘化。不过这也有可能是阿里对于游戏业务的另一种安排,做独立研发、发行迟迟不见效果的情况下,引入一些轻量级的小游戏与集团核心业务融合,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旅行青蛙》是淘宝上线的第一款小游戏,未来还会有更多,至于阿里游戏我们就祝福它吧。